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央編譯局編選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文藝》於2010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這是在新的歷史語境下編輯出版的一部經典作家的重要文論文本,其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須在實踐中予以深刻領會。理解馬克思文藝觀的深刻內涵要有歷史視野,其中,重要的一條路徑就是回歸馬克思。回到馬克思不單純是回到經典作家的文本,更是回到馬克思的原初視野,毋寧說這種返回的步伐是邁向前進方向的,是進入新的歷史語境回應時代的挑戰。
當下全球化背景下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政治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發展趨勢,迎接我們的是文化經濟時代的來臨。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變化,驅動經濟增長的主導要素發生了變化,文化、創意在新的經濟形態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文化凸顯,甚至有學者斷言:文化引導未來。在新的經濟形態主導下產業越來越下游化,而人的需求和消費越來越上游化,社會形態越來越高端化。在創意經濟、虛擬經濟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的未來社會形態中,人越來越居於主導地位,也越來越注重自由全面發展,作為一個類存在物的人越來越能直觀到本質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文學、美學作為人生成為人的一個維度,並不遠人,它就在人的本質生成中,馬克思的偉大理想——彼岸世界的藍圖越來越昭示出某種可能的現實圖景。這種著眼於未來社會形態的指向就是馬克思主義文論重新煥發生命力的歷史語境,在文化生產力大發展的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前瞻性與批判性可以有效地應對現實的挑戰。
當前文藝呈現多元格局,多種文藝樣態並存,特別是文藝與數字化技術相交融生成很多文藝新業態,這不但改寫了傳統的文藝觀念和存在格局,還以其強勢和蓬勃的生命力扭轉了人們看待文藝的態度,文藝新業態不再是傳統文藝形態的延伸,相反,傳統文藝形態要在文藝新格局中才獲得意義和價值。這種視野的轉變深刻影響了文藝理論研究的轉向,馬克思主義文論隻有在轉向中切近文藝現實才能擁有話語權。伴隨文藝與生活的相交融、社會與文化的互文性,文學的界限不斷模糊,文學的界域不斷泛化,以什麼樣的觀念來引領文學的發展,在文化凸顯的歷史語境中顯得愈發重要。伴隨文藝格局的改寫和文化產業的大發展,有可能迎來文藝理論的再次復興,馬克思主義文論以其對人自身的關注在文藝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會愈加顯示出不竭的生命力。新視野下的文藝新格局及其文學存在方式(新業態)的變化很可能會激活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生命力,會激發對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深層思考。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