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國化思想由來的啟示
其一,我們黨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真理,與用好這個真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絕非易事。從 1840年到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用了近80年的時間,才找到馬克思主義﹔從1930年毛澤東首次提出“相結合”至今的80年裡,我們黨先后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上創建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兩大體系——毛澤東思想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個80年,說明了二個定理:第一,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和偉大成就。即我們黨萬萬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第二,不創新馬克思主義同樣取得不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勝利和偉大成就。即我們黨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是歷史的必然。
其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必然出路。怎樣有效發揮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的功能,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這是世界上所有馬克思主義者及其政黨面對的最為緊要的核心問題。馬克思主義來到俄國,列寧把馬克思主義俄國化了,創立了俄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不走俄國化道路,就沒有列寧主義,更無所謂十月革命的勝利。同理,沒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兩大體系及其改造中國社會面貌的偉大成就,我們就不知道或者體驗不出馬克思主義威力何在。俄國化、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成就昭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並根據各國具體實踐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生命力所在和必然出路。
其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任重道遠。回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可謂曲曲折折,歷經磨難,成敗錯綜復雜。有幾種現象很值得深思:一種是懂得相結合的,說了不算,結合不了﹔另一種是不懂得結合的,卻說了算,瞎搞一通﹔還有一種是即便懂得結合,也說了算,結合不好也容易出大亂子。此外,有的懂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懂得中國實際﹔有的懂得中國實際,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理論,等等。由此看來,在相結合過程中走好中國化的道路實屬不易,所以鄧小平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句話本身就是普遍真理。”他還強調:“如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各個時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這是一個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在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新變化的今天,不斷解決“相結合”的問題是我們黨的重大使命,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鄭重提出“十個結合”,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上,不斷解決這“十個結合”的問題,必將再譜寫出中國化的新篇章。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