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進與中國問題的解答 (2)

  2011年05月13日11: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著力解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斷破除對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剔除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著力解答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新問題。這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對我國基本國情和當今世界主題作出科學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科學分析國情和世情的基礎上,作出了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判斷。這兩個判斷,解決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關鍵性問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使我們對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有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對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有了正確的認識,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有了更加充分的思想准備。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明確,使我們集中精力搞建設有了可靠的世情依據,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理解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出發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由此全面展開。

  對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問題作出科學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強調,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30多年來,通過改革,我們逐步破除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開放,我們逐步擺脫了封閉半封閉狀態,使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有了這個有機結合和緊密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得以全面貫通,社會主義在中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解決了關系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改變了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式,使中國的社會主義走出了發展緩慢、活力缺乏的困境。與世界聯系的加強,使中國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發揮比較優勢、獲得比較利益,可以學習和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先進經驗和文明成果。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對當代中國主題作出明確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於我國的基本國情,基於強國富民的歷史任務,基於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明確提出發展是當代中國的主題。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第一要義。發展,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要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等。這些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正是基於這些新認識,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了堅實基礎。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目的作出明確闡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強調,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根本目的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3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自己最根本的價值取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和方針政策的根本尺度,把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貫穿於治國理政的全部理論和實踐,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黨明確提出以人為本,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深刻揭示了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為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1】 【2】 【3】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