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進與中國問題的解答

  2011年05月13日11: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實際問題並實現理論創新的過程。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答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解決當代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條邏輯線索。

  在解答中國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集中在怎樣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為找到這樣一條道路,我們黨進行了不懈探索。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終於找到了一條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圍繞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問題進行了新的探索。在探索過程中,我們黨有兩點清晰的認識:一是老路不能走,但也不能走邪路,而要創出一條新路﹔二是老祖宗不能丟,但要講新話。走新路、講新話,說到底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鄧小平指出:“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這就需要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進行重新認識。要進行這種重新認識,就必須有正確的思想路線。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主要內容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為我們黨進行這種重新認識、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黨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最主要、最基本的問題進行探索,初步解決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繼承和發展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重要思想著眼於當今世界的新變化和當代中國的新發展,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我們黨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集中全黨智慧,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其理論創新意義在於既積極借鑒當今世界各國科學的發展理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又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作出了新的科學揭示﹔既繼承了我們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又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都是圍繞解答當代中國的實際問題而展開的,其基本觀點、重要論斷雖各有側重,但緊密聯系、相互貫通,始終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一個有機整體。黨的十七大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解答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最新成果。這個理論體系既包含著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也包含著對毛澤東同志和我們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發展,是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體現。

【1】 【2】 【3】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