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約束
組織約束機制是指單位性組織——可以是一個公司,一個企業,一個行政機構,或者一個NGO——把分散的個人組成一個整體,當個人在外活動時,他是作為組織成員而非個人行動的,介紹信和名片成為他的“組織擔保”,人們雖不必熟悉他,但可以根據其組織的信用推測他的可信度,出現了問題可以找他的組織,通過組織對他實施懲罰,“間接”控制成員個人的失信。而他的組織,為了長期的名譽和利益,有動機控制其成員,因為這些成員的活動在外是“代表”組織的。一個重視信用的組織不會容忍他的成員毀壞組織聲譽和利益取得個人好處,發現問題后,懲罰的方法通常有降薪扣獎,降低職位,失去晉職機會,乃至開除資格——不再讓他代表本組織工作。
這種約束機制在現代社會廣泛使用。比如出租車公司和司機的關系,銷售人員和公司的關系,保姆和家政公司的關系,駕校和行車教練的關系,旅行社和導游的關系,銀行和櫃台人員的關系,政府機構和公務員的關系,等等。中國海爾公司在每一宗電器入戶安裝后的幾天內,都會打來電話詢問安裝情況,了解安裝人員是否正確收費,正確開具發票,正確解釋電器用法和注意事項。這一機制約束,大大降低了海爾集團成員個人的失信概率。
這麼做能夠有效的前提,實際上要求組織有動機控制其成員的信用,但在實際生活中,一些組織並沒有認識到這樣做的意義。比如路邊及小區附近的停車管理人員,經常亂要停車費,欺騙車主,而他們的公司放手讓他們這樣做,源於管理上的懶惰——包干制。在資源壟斷缺少競爭的情況下,信用更好的停車管理公司,無法經由信譽和服務優勢取代他們,追求更高的信譽和服務就變得沒有用。今天中國的很多信用問題,正是因為組織約束的缺乏。這說明,組織約束的效用不僅取決於組織本身的動機,還取決於組織所處的宏觀環境——比如競爭、監管、投訴機制是否存在。
信用記錄約束
信用記錄,就是建立個人或者組織的信用經歷信息庫,作為可用的根據。它的運行需要三點:一個是記載真實,一個是權威性的公共管理和查閱系統,一個是對未來利益發揮作用。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缺失,信用記錄就無法發揮作用。信用記錄在很多國家廣泛採用,事實証明它適於管理流動性大、變動程度高的社會。
信用記錄發揮作用的途徑,是提供不良信用信息查閱。比如在一些國家實行的“社會安全號碼”制度。每個人都有一個,在其號碼下建立信用記錄檔案。當其有失信行為——比如銀行欠款、未交貨款逃離、未交租費電費、透支使用電話欠費等事實出現后,受害者將信息証據提供出來,失信者的號碼下面就會記錄上這一行為。在社會生活的各個環節——就學、求職、轉工、租房、受薪、銀行立戶或賬目往來甚至租車時,隻要在公共領域和他人打交道,都需要提供這一號碼,以備對方查驗。所有謹慎的交易和錄用,都是在查閱信用記錄后決定的。這樣,理性的人就會約束自己,保持良好記錄,否則影響未來的利益和發展,可被拒絕錄取入學,雇佣任職,購買房產,租車——沒有任何事情可能成功。
事實証明,在公共的、陌生的、流動的社會管理方面,信用記錄可以有效提升社會誠信水平,它不僅可以用於事后懲罰,還可在事前用於防范和監督,因而防止欺騙,促進社會安全。
值得重視的是,社會關系約束、組織約束和信用記錄約束這三種約束誠信的社會機制,都有發揮作用的條件,其效果在變遷社會中不斷發生變化。社會關系約束適用於流動性較低的社會,離開了這個社會圈子的外部活動,其約束力就不存在,所以隻適合在局部的小范圍起作用。而組織約束要求一個人必須受雇工作單位,對於大量無工作的個體難以發揮作用,所以作用的范圍有限。信用記錄適用性較廣,可以覆蓋流動、失業或一段時間內不在組織或公司消失和再生頻現等狀態下的誠信約束。但信用記錄對管理能力的要求很高——它需要權威盡職守則的機構管理,並能有效制約個人信息外漏或者信息商業化的行為,它還需要社會各領域及部門的配合和聯動過程活躍,否則即使有了信用記錄,也難以發揮証據提供和查閱作用。
而所有這一切建設是否可以進行,歸結為一點,都需要政府和社會清醒地認識到,廣泛的誠信存在是利益約束的結果,而非僅僅是個人道德所為。如果我們想要一個更安全的、精神上更放鬆的、不用擔心隨時受騙的社會,更有效的辦法不僅僅是道德呼吁,而是建立對失信者未來利益的約束機制,讓他的未來利益作為現在行為的“抵押品”,從而利用人類理性的利益衡量和評估,來激勵自我約束形成。隻有讓誠信行為有利於長遠的自我利益,人們才會願意自我約束。這一點正是考驗制度設計的智慧所在。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