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文庫>>經濟

衛興華: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2011年11月17日15:36  來源:紅旗文稿

  一、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我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利用外資和國外市場,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這是主要的方面。但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會給我國的經濟安全和社會安全帶來多種風險。應當認識到,當前的經濟全球化,是由美國等發達國家主導的,它們既要通過經濟全球化主宰世界,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又要把自己的意識形態滲透到其他國家。因此,我國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可為我所用的各種國際機制和規則,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又要重視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安全。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無論引進來還是走出去,都是機遇和風險並存的。即使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交往,也要有防范風險的戰略眼光。這種風險既來自於發展中國家的內部矛盾,更來自於美英等國家爭奪各種資源所導致的矛盾。

  我國是發展中大國,又是社會主義國家。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規模已列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正日益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面對的是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要應對多方面的挑戰。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既要利用我國快速發展的有利條件,通過經濟參與獲取最大利益,又懷著敵視社會主義的心態,想遏制我國發展,甚至對我國搞西化、分化戰略。對此,我們需要有效應對。還有,我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一萬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在美國和歐洲金融形勢持續惡化的情況下,風險可能日益增大。我國引進外資,對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繁榮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到,外資大量並購我國企業會帶來潛在的風險。據統計,在全國最重要的28個產業中,外企有控股權的產業就有21個,而像計算機操作系統行業,95%由外資控制。

  我國的外貿依存度較高。人們一般能夠注意到我國出口依存度高,但往往忽視了有些產品,如能源特別是原油,我國的進口依存度正變得越來越高。1993年,我國開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當年對外依存度為6%﹔而2006年突破45%,2009年突破50%,而且還在繼續攀升。此外,我國的天然氣進口也在不斷增長。國外能源市場供給的大幅增長,保証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但依存度高帶來的風險也高。我國經濟發展不僅受能源供給國政局動蕩的影響,還存在著受霸權主義阻撓的風險。美國和日本對石油的進口依存度比我國高,但它們有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后盾和保証,而我國沒有這種保証。

  在加入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在相互交往中融為一體,資本主義的經濟波動,如金融與經濟危機的爆發,會直接影響和沖擊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1929—1933年的資本經濟大危機,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沒有產生大的沖擊。從有關資料來看,如果將1929年的工業總產值作為100,到1933年,美國降為64.9,德國降為66.8,而蘇聯則增加到201.6。為什麼蘇聯經濟沒有受到這次大危機的影響,反而在4年中工業總產值翻了一倍多?主要原因有兩條:其一是國際經濟狀況與現在不同,當時還沒有形成現在這種不同國家之間緊密聯系的經濟全球化格局﹔其二是當時存在相互對立的兩大世界經濟體系,蘇聯搞社會主義建設,擺脫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鏈條。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前遭到資本主義國家封鎖,因而也沒有受到資本主義國家歷次經濟危機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逐步加入經濟全球化之中,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已佔有不小的比重,因而國外的經濟震蕩和危機必然會沖擊我國的社會經濟。

  目前,西方國家的學者,也在講經濟全球化的危害,批評經濟全球化是個“怪物”。因為發達國家的債務危機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波及其他國家。經濟全球化對還屬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說,又是推進現代化過程、推動經濟社會轉型、並適時調整內外戰略的契機。因而,我們必須主動應對經濟全球化。有些國家,如西亞北非的一些國家,由於沒有積極主動地應對經濟全球化,結果陷入“被全球化”的困境。

  二、經濟全球化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目前,我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經濟全球化相聯系。比如,我國出口依存度過高。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多年來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轉向依靠國內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但要實現這一轉變,就要改變中國人存錢美國人花、中國人生產美國人用的不平衡格局。目前,美國等西方國家陷入經濟困境,要求我國減少出口、增加進口,以促進增加其就業崗位。我國也將擴大內需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項內容。從理論上說,通過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是最穩定和風險最小的,也是最具有可持續性的。我國應在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比重的前提下,適當降低出口依存度。但從當前的實踐來看,我國的出口依存度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較大幅度降低。在國內消費需求增長緩慢的情況下,相當部分產品隻能依靠出口消化。國內消費需求增長緩慢,與我國收入差距拉大有關。低收入者雖有多方面物質文化需求,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即使現在關注困難群體的利益,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但消費需求的增速依然難以加快。這是因為低收入者和貧困人口的家底太薄,他們隻會將新增收入的一部分用於解決當前溫飽問題,轉化為現實消費需求。由於存在住房、看病、子女上學和其他社會負擔的后顧之憂,低收入家庭不會將全部新增收入用於即期消費。而高收入者,特別是那些大款、富豪們,已應有盡有,消費傾向低,他們更傾向於到國外購買奢侈品。因此,多年來雖強調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依然主要依靠投資與出口拉動。隻有等到廣大勞動群眾收入持續增長,后顧之憂得以解除后,才會顯著提高消費傾向,才可能較大幅度地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這就迫切需要改革分配制度,更好地促進共同富裕。

【1】 【2】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