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成果選介

“主體功能區劃與區域生態補償問題研究”研究情況及最終成果簡介 (2)

  2011年12月02日13:19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第六章(建立健全我國區域生態補償的體制機制)的主要內容和觀點

  首先是提出了政府實施區域生態補償的體制框架。包括建立政府的責任體制、完善補償方式體系、區分補償的價值目標體系、形成補償的工作體制和政府力量引導市場力量的機制建設。其次,在改進政府財政和直接投資的體制機制方面提出了一些認識。再次,闡述了土地發展權的跨區域置換和生態交易的基礎理論,介紹了國內外經驗。提出,加強這方面的制度建設,將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擴散與區域生態補償相結合,將成為區域生態補償中非常重要的市場力量。本章的最后系統闡述了促進“農村人口城市化”在實現區域生態補償和實施主體功能區劃中的根本性作用。認為,即使注意發揮經濟發達地區在土地發展權跨區域置換和生態交易中的補償力量,但國際社會的經驗表明(如國際間的減排協議),其中的“談判成本”高昂,待解決的科學問題眾多,所以最實際的出路是制度建設和政策引導農村人口城市化。一方面發揮經濟發達地區提供就業機會和吸納人口的功能,一方面緩解經濟落后地區的生態環境壓力,一方面促進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發展。本章指出了我國人口政策的缺陷,詳盡論述了農村人口城市化面臨的各種障礙,系統地提出了促進農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措施。

  --第七章(應用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和觀點

  本章把課題進行過程中向各級政府提出的政策對策建議、政策研究和戰略研究成果整理在一起。政策對策建議包括土地跨區域置換、重點開區域的設置、區域政策體系、如何解決內蒙古地區問題等。政策研究和戰略研究成果包括針對吉林省主體功能區劃和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研究成果。形成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為政府採納,成為指導十二五規劃的政策依據。

  2、對策建議

  建立中央政府承擔責任的制度。即中央政府承擔具有全國意義、跨省區性的生態治理和建設的責任制度。建立分類補償的目標。根據補償“區域發展機會”的原則,確定對“沒有工業化機會”、“難以獲得工業化機會”兩類限制開發區域實施補償。基於“主體功能區劃”實施補償。逐步理清主體功能區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的關系,多個職能部門綜合協調的補償工作體系。改進財政補償體制。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改進財政體制,使地方政府承擔的補償事權與其可以獲得的財權趨於一致﹔第二個層次是對利益損失者的財政補償。改進政府直接投資的機制。主要是增加地方政府投資的責任。建立土地發展權跨區域置換的體制機制。通過建設用地配額管理,堅持“佔補平衡”(先補后佔、佔優補優)的原則,實行跨省區綜合核算(本地佔地規模與外地農業投資、生態建設投資等結合),引導重點開發區域和優化開發區域的土地收益向限制開發區域轉移。建立跨區域生態交易的體制機制。建立生態資源的量化管理,生態產品(生態標記、綠色產品)的國家認証管理,建立省區間的談判交易平台,實行跨省區的綜合核算,引導重點開發區域和優化開發區域的經濟收益向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轉移。建立跨區域排污權交易制度。類似企業間的交易。遵循國際社會已有的經驗。改進國家人口政策,建立促進農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體系。明確國家鼓勵農村人口城市化的人口政策。調整城市產業政策以適應大量吸納農村人口,建立健全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村教育事業以提升農村人口的人力資本,適當增加城市政府的財權以增強其接納農村人口的公共財政能力(事權)。建立區域性戰略性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主要針對生態環境脆弱或生態功能重要的地區所要實施的大規模資源開發項目、大量消耗水資源的項目、大面積改變土地利用方向的項目,實行系統的戰略環評。以解決或緩解保護與發展的矛盾為目標,提出預防的生態環境問題,形成政府保障生態環境安全、政府鼓勵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企業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責任(生態補償)的目標責任制度。

  三、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以及社會影響和效益

  1、學術價值

  形成了關於“區域外部性”的基本理論。揭示了“產權區域”、區域制度等導致區域外部性的基本原理,闡述了利用區域外部性實施區域生態補償的政策結果。提出了“地理運動”的科學命題。揭示了區域外部性與地理運動之間的基本原理,基本完整地論述了“發展地理擴散”的表現、作用和機理。在此基礎上得到了“區域生態補償必須利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地理擴散的力量”的基本結論,並形成了系列的政策結果。

  2、應用價值

  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過去、現在和今后都必須高度重視的宏觀調控的難點問題,本課題的研究成果為國家形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體系提供了基本理論、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操作措施。為貫徹科學發展觀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全國人大正在著手研究制定有關“生態補償”的法律法規,本課題研究成果可以為建立健全“區域生態補償”的體制與制度提供科學論証,並已經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措施方案(建議)。

  3、社會影響

  “區域生態補償”已經被納入“中國至2050 年區域科技發展路線圖”,作為解決我國區域之間關系的一個重大工作領域,“區域外部性”則作為其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見:中國科學院區域發展領域戰略研究組《中國至2050年區域科技發展路線圖》,科學出版社,2009年)。受地方政府委托的政策研究成果,特別是“生態補償機制”的概念被吉林省和其他省份的地方政府所採納。

【1】 【2】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