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項目申報>>單列學科>>教育學>>工作動態

新時期如何建設教育學科?

  2011年11月08日08:37  來源:光明日報

  背 景

  中國人民大學的教育科學研究植根於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之重鎮,歷久彌新。早在20世紀40年代,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華北聯合大學與華北大學都專設有教育系﹔50年代,中國人民大學設專修科教育系,培養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為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1952年2月22日,由於院系調整,根據教育部的決定,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教研室、專修科教育班全體學員、研究生、教員、干部及蘇聯專家共150余人轉移至兄弟院校。新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大學逐步重建了教育學科,1999年設立教育科學研究所﹔2005年設立高等教育研究室﹔2011年4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正式發文組建教育學院,2011年11月1日舉行了教育學院組建成立大會。

  引 言

  近年來,教育改革與發展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熱點之一。用什麼理論來指導中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新時期該如何建設教育學科,也成了人們最關注的話題。

  2011年11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組建成立大會召開。在成立大會和之后的“新時期中國教育學科發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就新時期教育學科的發展進行探討,摘錄如下:

  教育研究需要深度融合與創新

  教育部副部長 魯 昕

  不斷開創我國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新局面,必須面對和破解改革開放實踐中遇到的一些難題。當前我們的教育改革正處在深水區,怎麼從改革開放面臨的問題入手、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確實迫切需要我們深化對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需要教育科學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基礎、理論依據以及理論支撐。

  當前中國教育發展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教育本身的問題,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它涉及國家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和社會等各個方面。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中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有一系列需要好好解決的問題,需要通過教育學科建設、教育科學研究和大學對社會使命的履行來回答。回答好這些問題,需要教育學科與經濟學、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其他社會科學深度融合和創新。

  希望人民大學教育學院主動面向當代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實踐問題,全面整合學校強勁的人文社會學科實力,充分發揮和利用好各類豐富的學術平台以及各個領域的學術資源和人才資源,以教育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教育改革發展研究基地為依托,積極探索教育研究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新方法、新模式,大力推動與兄弟院校以及其他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和密切配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科研創新能力以及將科研成果在國家創新層面上進行轉化的能力,為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作出貢獻。

  要研究教育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規律、尤其要從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需求出發,從把我國由大國建成強國的歷史使命的高度出發,來研究我們的教育理論體系,來研究如何為經濟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做出人大教育學院的貢獻,為推動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解答重大問題需要多學科視野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紀寶成

  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將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重交叉”的建院原則,進一步提高教育學科研究的整體水平,提升學科核心競爭力。

  所謂“高起點”,指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要繼續發揚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研究之傳統,並立足於已有的學術基礎:(1)在學科建設方面,我校已擁有“教育法學”碩士點﹔“教育經濟與管理”博士學位授予權和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教育經濟與管理”博士學位授權點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在師資隊伍方面,我校一貫重視為教育學科引進人才,培養新生力量,目前已形成年齡結構合理、學科背景多元互補的教師隊伍,其中既包括多位知名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也擁有一批有巨大潛力的中青年骨干。(3)在學術平台的搭建方面,我校復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和新創刊的《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已經成為服務於教育學科交流和發展的重要學術平台。教育學院要在已有的良好基礎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能超越過往、追求卓越!

  所謂“高水平”,是對我校教育學院未來的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水平提出了進一步的高要求。中國人民大學的發展目標是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建成“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一個高水平的教育學院是題中應有之義。教育學院應當成為學校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試驗田和示范區,做到“學術立院、人才強院、特色興院、制度建院”。(1)“學術立院”,即以學術為本,逐步形成學院的學術視野、學術氛圍、學術氣度、學術品格、學術胸懷,建立良好的院風、教風和學風,追求真理,做時代和社會的先鋒,不逢迎,不媚俗,不隨波逐流。(2)“人才強院”,即關注每一位教師,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為每一位教師的學術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進一步合理擴充教師隊伍,面向海內外引進人才,並加大對引進人才的支持力度。(3)“特色興院”,即能打造鮮明的學科特色,積極發展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既重視對教育學基礎理論的研究,這是教育研究的基礎、前提和后盾﹔又能把握教育發展的趨勢,圍繞現實中的重大問題進行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研究﹔同時還能樹立服務於教育改革和科學發展的學科意識,積極促進教育研究的成果轉換。(4)“制度建院”,即能夠大膽創新、銳意進取,充分利用建院的良好契機,創新體制機制,建章立制,實現學院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所謂“重交叉”,則是指教育學院應當充分發揮教育學科開放性的特點,形成以跨學科、交叉融合為特色的教育學研究。要解答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面臨的諸多重大問題,無不需要綜合眼光和多學科的視野和方法。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在這個方面恰巧擁有著獨特的優勢,因為它依托的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的諸多領域有著強大的學術實力。因此,教育學院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實現教育學與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心理學、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充分交叉,從其他學科的觀點方法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同時亦能為學科間的交叉、整合、應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廣闊舞台。

  思想觀念改革是教育發展的先導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 周遠清

  沒有先進的高等教育思想,就不可能建立現代化的高等教育。

  在跨世紀的改革進程中,人們逐步認識到,教育思想觀念的改革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先導。所以,大家都在大力加強教育科學研究。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在教育研究、教育思想觀念的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績,但是教育研究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研究仍然處於弱勢,還需要繼續努力。要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體系。

  中國的高等教育經歷了一個大改革、大發展,現在正朝著新的目標前進,又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思考加快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思想體系,要有中國特色,既適應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適應我國文化發展和文化需求,這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教育學科是一個交叉的學科,它與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等都有密切的關系。人民大學不僅有著悠久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學科發展歷史,而且具有綜合性的學科環境和條件。希望人民大學更好地發揮學科交叉的作用,盡快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為我國高等教育研究作出更大貢獻的教育學院。

  加強現實教育問題的決策性研究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顧明遠

  北京師范大學和人民大學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人民大學成立之初,其前身華北大學的教育系研究班被整體搬到了北師大,為北師大教育學科建設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人民大學具有教育科學研究的傳統、綜合性大學學科交叉優勢,擁有老一輩的教育家,有了這些基礎,人民大學成立教育學院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現在我國教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教育規劃綱要的真正落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很多工作需要做。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教育科學研究,使教育決策更加民主化、科學化。今后要發展教育,教育科學的研究需要加強。人民大學成立教育學院,加強對現實教育問題的決策性研究,對今后我國教育的發展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發展、教育的改革歸根到底要靠教師隊伍的建設。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要靠各類各級教師來實現,要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人民大學教育學院的成立,也會為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作出重大的貢獻。

【1】 【2】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