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壇新論

檢察官揭秘高校科研經費腐敗生態鏈 (3)

本報記者 雷宇  2011年12月15日10: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貪欲害了教授也害了科研

  讓辦案檢察官感慨的是,教授們在學術上多有專攻,“但法律意識普遍缺乏”

  張小兵對一些教授第一次接受調查時的情景印象深刻:“根本沒當一回事,他們的理由是‘身邊同事都是這麼做的呀’。”

  而另一種解釋同樣讓檢察官們哭笑不得,“這個項目是個人努力爭取回來的,當然是我的勞動所得。”

  “他們根本沒想到這是嚴重的犯罪行為,隻有走上法庭時才追悔莫及。”令張小兵惋惜的是,涉案人員都是社會精英,本身收入不菲,“對於那些不是有意貪污侵佔的教授,如果讓他們早點知道一些案例,接受一些警示教育,肯定不會這麼干了。”

  此前,也有檢察院負責人指出,在科研院所,“行政后勤服務、圖書資料購置、科研經費使用成為發案的三大環節。其中,科研經費均是課題組的專項基金,數額較大,危害后果最為嚴重。”

  這名負責人指出,此類案件呈現比較明顯的三大特點:案由集中在受賄、貪污、挪用公款罪3類﹔涉案人員學歷、素質較高﹔男性居多,且年富力強,處於事業黃金期。

  在向犯罪嫌疑人所在單位發出檢察建議書的時候,張小兵常常建議舉辦警示教育活動,提高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法律認識,使其明確科研經費屬於公共財產,侵吞科研經費屬於犯罪行為。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在他看來,科研經費的管理使用中,給教授及相關輔助人員留下了巨大的犯罪空間,警示教育缺失,貪欲之下隻會害了教授也害了科研。

  建議書之外,辦案中留給張小兵的困惑也有不少:比如,科研經費已經撥下來,肯定要花完,這頓飯是接待還是家裡請客,難以認定﹔什麼是縱向課題,什麼是橫向課題,如何提成與報銷,辦案檢察官們多方查詢資料,卻沒有找到國家相關部門明確的界限規定,很多就是學校自己說了算。

  其中一個細節也頗有意味:一邊是辦案中,學校有關部門的文件難尋,調查不暢﹔一邊則是學校紀委向辦案單位發出建議從輕處理的書面意見。

【1】 【2】 【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