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壇新論

用漢字鋪就回鄉路 (2)

——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側記

記者 吳亞明  2011年12月02日10: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華文作家居功至偉


  人們常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華人,有華僑華人的地方就有中華文化在傳承。同樣,有華僑華人的地方就有華文文學在發展。多少年來,無數移居海外的中國人懷抱著思鄉戀土、企盼團圓的鄉情鄉誼,提筆抒懷,以文發聲,這些小說、詩歌、散文,無論是當年的“留學生文學”,還是當代的“新移民文學”,都是他們文化自覺的真實體現,都是他們生存意志的鮮活體現。更重要的是,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華文作家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著名學者、暨南大學饒芃子教授認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渠道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以開放的態度,主動與各種文化“對話”,而海外華文作家處在中華文化向世界各地移動,跟異質文化接觸的最前沿,海外華文文學正是海外華文作家和世界各種文化“對話”的結果,是中華文化與不同國家、民族文化交匯的結晶。海外華文文學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獨特文化文學現象,已為20世紀漢語文學開拓了新的篇章﹔也在某些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學起到既補充又促進的作用,從一個方面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和中外文化的交匯、互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著有《落第》、《賽金花》、《西窗一夜雨》等一系列作品的趙淑俠,是著名的華文作家,早先活躍在歐洲,現在旅居美國。她表示,海外華文作家身處中華文化與異質文化接觸的最前沿,無可避免地會與住在國的主流文化碰撞。“在異國復雜的文化和語境之下,我們一直在住在國主流文化與中華文化相互的對流間找尋融合,堅持文學創作而無悲情。我們對別人的文化是仰望而尊重,對自身所擁有的中華文化驕傲、眷戀,清醒檢討而絕無自卑或自貶。”趙淑俠認為,在今天的地球上,一種文化的發展,僅靠自身生活的小圈子和文化背景是不夠完備的。要進步完美必須吸取多元文化,至少是不能忽視他種文化。在這樣的時代潮流的需求下,海外華文文學的蓬勃發展,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地作了貢獻。

  知名學者於賢德在遞交的論文中表示,華文文學還在跨文化傳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他認為,華文文學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而這樣一些新鮮活潑、多元別致的文化要素,成為本土讀者了解異國文化的重要途徑,成為海外僑胞重溫祖國語言文化的重要陣地,還能夠為那些懂得漢語的外國人打開了一扇透視中華文化的窗口。

  於丹在演講時說,所有的文明都是在差異中完成比較,然后達成共榮共生,華文文學與世界文學之間不需要文化的此消彼長,兩者需要共同地生生不息。華文文學與世界的水乳交融需要把中國人的文化態度融入國際話語體系當中。

  雖然遣詞用語不一,與會代表們無不表達了這樣一種看法,中華文化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園。繼續保護好中華文化並將它發揚光大,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這是所有中華兒女共同的歷史責任與神聖使命。海外華文作家作為以中華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的文化實踐者,將為提高中華文化的科學化水平、完善中華文化的開放格局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面臨機遇與挑戰

  把文心貼得更近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華文文學已經成為蔚為大觀又別具一格的文學存在,並日益得到海內外讀者和學界的廣泛關注。展望未來,華文文學崛起,充滿機遇,也有挑戰。

  檢閱華文文學創作的成果,作家張炯認為近十年來海外華文文學出現了如下特點:一是北美華文文學新軍突起,佳作絡繹不絕。二是東南亞作為世界華文文學的重要板塊,保持持續發展的勢頭,也涌現了許多新的作家。三是日本、澳洲、南美、歐洲的華文文學也有新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新作。四是跨國題材的作品越來越多,如北美華文文學之兼寫大陸經驗與海外經驗,歐洲華文文學之反映東方與西方文化沖突等。五是盡管不無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影響,現實主義仍然是創作的主流。六是文學交流活動日見頻繁,大陸與海外、各華文文學板塊之間的交流都比過去為多,而網絡更為這種交流提供了便利。非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趙秀英表示,這些年非洲的華文文學創作也有很大的進步,他們提倡寫非洲的事情,目前非洲華文作家協會有135位作家,分屬南非、埃及、毛裡求斯等10個國家。迄今為止,舉辦了四屆作品獎。他們還特別重視青年華文作家的培養。

  展望華文文學的前景,與會代表認為,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方面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不斷加深和擴大,全球范圍內的“中國熱”、“漢語熱”持續升溫,這種獨特的機遇為世界華文文學的創作與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和環境。另外一方面,華文文學也面臨文學創造參與、藝術品質提高、華文教育推廣、優秀成果分享等各個層面的挑戰。

  “一個沒有文學的社會,無論經濟怎樣繁榮,生活如何現代化,品質仍顯粗糙。”趙淑俠呼吁所有華僑華人同胞,對文學投以重視,海內外連成一氣,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建立華文文學的地位,增強華文作家在國際文壇的力量,一同迎接華文文學輝煌時代的來臨。而鄭明娳主張,華文文學團體要努力的不是培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才,而是將資源挹注華文文學力量單薄的地區。她說,21世紀是全球華文熱的時代,如何協助全球各地華僑華人的中華文化教育,是值得仔細思考的議題。因此,華文文學團體要努力結合當地民間文藝團體,把中華文化的根,扎在世界每一個華僑華人的心底。

  經過兩天的研討,大會發表《廣州宣言》,期望建設“世界華文文學共同體”。宣言建議,積極創造條件,將不定期的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研討會”擴展為“世界華文文學大會”,創立“海內外著名華文作家創作營”,組織與舉辦有權威性、有影響力的世界華文文學評獎,並籌建“合作聯盟”的協調機制。

【1】 【2】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