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文文學研討會”開幕式現場。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華文文學研究成果一瞥。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日前,來自兩岸、港澳及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位華文作家代表齊聚廣州暨南大學,以“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為主題,就提升華文文學整體創作和研究水平,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進行研討。
推出華文文學饗宴
兩岸團體首度攜手 11月22日,美麗的暨南大學校園洋溢著節日氣氛,熱情的師生們迎來前來參加“共享文學時空——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的五洲四海的華文作家朋友們。這次研討會由大陸的“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和台灣的“世界華文作家協會”首度攜手合作主辦,而且規模空前。能夠參與這兩岸文學界的雅事、世界華文文學界的盛事,每一個與會者內心都十分激動。
來自台灣的作家鄭明娳女士表示,人和人之間產生感情、覺得溫馨,是因為互相之間有交集。我們來自天南地北,我們也有交集:都是炎黃子孫、都熱愛中華文化、都沉醉於文學藝術……因為這些交集,我們一見如故。因為這些交集,縱然天涯羈旅,我們的心、我們的眼,總是回望著家鄉。
非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趙秀英女士這次帶了8位作家參加這次論壇,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她說,很高興看到兩岸同胞攜手舉辦這樣的活動,很願意與大家分享華文文學創作的甘苦和傳播中華文化的心得。
台灣的“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創立於1981年,在世界各地有100多個分會,會員超過3000人,在繁榮華文文學創作、弘揚中華文化方面多有建樹。創設於2002年的大陸“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在華文文學研究方面著墨甚深,雖然創會時間不長,卻已成為海內外作家交流互動的有效平台。兩岸這兩個團體走到一起,聯袂推出華文文學創作與研究的饗宴,也得益於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得益於中華文化的凝聚力。
94歲高齡的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曾敏之先生表示,此次海峽兩岸聯合舉辦跨越歷史的盛會,參加的朋友或遠渡重洋而來、或跨越海峽兩岸而來,都是被民族感情牽引而來。因此在研討過程中,應該“和而不同”或“求同存異”,團結合作推動世界華文文學事業,並承擔傳播中華文化的光榮使命。
知名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於丹也參與此次盛會,並從自身的閱讀經歷談到對華文文學的理解。她認為,華文文學不僅僅在世界上傳播著中華文化,同時也在滋養著一代代中國人心靈的成長。於丹認為,今天中國在政治、經濟話語權都逐步上升之后,也許文化話語權便成為最有所作為的未來空間,但現在它剛站在起點上。“華文作家,傳遞出去的不僅是中國人的文本,還有隱蔽在背后的中國人的態度,有深深蟄伏於文字之中的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因。”於丹滿懷激情地說:“在這樣的時代,世界各地的華文作家能夠有今天這樣一次相聚,這是意味深長的驛站,再出發的時候,我們會穿越千山萬水,會把中國人的心靈帶向更遙遠的世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