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27日起,每當夜幕降臨,觀眾的目光就被央視一部電視劇深深吸引。眾多歷史風雲人物隨著跌宕起伏的劇情走上屏幕,100年前發生在中國的歷史巨變,如同一幅工筆畫卷徐徐展開。《辛亥革命》剛一播出,就引來了觀眾好評和網友熱議。
曾經感動海峽兩岸的話劇精品《立秋》,近日將再次登上北京舞台。這一次,山西話劇院帶著100個城市600場的顯赫演出成績走來,用事實証明,藝術精品不但有品位,更有市場。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雜技團聯合打造的多媒體夢幻劇《ERA—時空之旅》,已演出了6年2400場。據最新統計,票房收入已超過2.5億元。
從熒屏到銀幕,從出版到舞台,如今,我國的文學藝術創作正進入豐收的季節。僅2010年,小說類新書數量就有4300多部,首次發表和出版的長篇小說2000余部,長篇小說總量達到前所未有的3000余部,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國家﹔電影526部,票房101.72億元﹔電視連續劇405部,約15000集﹔動畫片年產量22萬分鐘,動漫產業總產值470.84億元﹔舞台劇4000台,僅舞劇每年就達30多部,小型舞蹈作品更如井噴,演出市場總收入達108億元……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廣大文化工作者活力倍增,文化產品創作空前繁榮。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已成為文藝創作、生產、表演的目標和追求。“在藝術創作中體現人民願望,反映人民心聲,創作出更多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髓,代表人民利益,具有時代精神的優秀藝術作品,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作家藝術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文化部部長蔡武一再強調。
記憶,傳承
讓精品影響我們的時代
“這是以兒童視角講述的一個充滿溫情又略帶憂傷的童年故事,整篇小說閃爍著一種人性的溫暖,慰藉人的心靈,在黑暗的夜空為人點亮希望之光。”讀過《北極村童話》,河南大學文學院08級學生尤海佩落淚了。
《北極村童話》只是新聞出版總署舉辦的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活動中被推薦的一部。尤海佩說,很多同學都很喜歡這些優秀圖書,一些同學幾乎是在這些書籍的伴隨下成長起來的。自2004年開始,新聞出版總署每年向社會公布百種適合廣大青少年閱讀的優秀圖書,迄今已經連續開展8次,推薦圖書共計800種,深受青少年喜愛。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指出:“文化體制改革的最終結果是要多出精品力作,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為子孫后代留下我們這個時代的記憶,這是一種責任。”
柳斌杰介紹,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新聞出版行業的精品力作不斷增加。其特點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主題出版突出。從建軍8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到建黨90周年,再到辛亥革命100周年,通過這些主題,把黨史、軍史、國史、革命史等方面的精品集中起來,形成了強大的聲勢。二是大量文學著作問世是出版領域精品的來源。過去叫座的是古代經典名著,而現在當代名作影響也很大,像鄭淵潔、楊紅櫻的兒童讀物,分別超過了2500萬冊,而於丹的《論語心得》,已有14個版本輸出國外。張煒的《你在高原》10卷450萬字,被稱為“中外小說史上篇幅最長的純文學作品”。作為直接反映生活和時代的文體,僅2010年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作品就有700多部。三是大批創新性強、高水平的學術力作集中出版。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籍總目》經過17年的調研整理,第一次對我國現存20萬古籍進行了全面梳理,對文化積累和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
票房,擔當
讓精品兩個效益相統一
在唐山中國建設銀行工作的老劉,是唐山大地震的親歷者,一家人去看電影《唐山大地震》,最初以為這不過是一部災難片,不曾想,影片的敘事竟如此獨特,讓他們一家特別震撼。因為從一個家庭的角度去審視災難,經過劫后余生的心靈煎熬,更可以讓幾代人沉思,不僅沉思災難,更沉思我們人生的意義。的確,《唐山大地震》不但創造了6.6億國產電影最高票房的紀錄,還被評價為“堅持社會責任與主流情感相統一,堅持本土化的故事元素,富於時代精神和傳統美德,是中國電影實踐‘三貼近’創作原則的一個重要收獲”。
國家廣電總局局長蔡赴朝說:“所有影視產品生產和服務企業都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圍繞重大主題進行創作,達到最大的社會效果,正是近些年影視創作的鮮明特點。被譽為建黨第一獻禮劇的電視劇《開天辟地》,集中了150多個知名演員,其中大多是年輕人所熟悉的影視明星,以年輕的視角、新鮮的手法,重新闡釋了那段被多次闡述過的歷史,剛一播出,就掀起了觀眾收看的熱潮。
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介紹,十七大以來,是我國影視創作最為活躍的時期,也是電影、電視劇、影視動畫等內容產業發展最好最快的歷史時期,從產量來說已邁入世界前列。電影故事片產量2010年比2005年翻了一番,進入世界前三強﹔影視動畫產量2010年比2005年增長了4倍以上﹔電視劇產量已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先后涌現出《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唐山大地震》、《喬家大院》、《闖關東》、《解放》、《潛伏》、《人間正道是滄桑》等一大批優秀作品。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是我國前所未有的文藝大舞台。在184天裡,世博會園區共舉辦了22925場精彩紛呈的演出,其中,舞台劇《茶》這樣的原創節目共有107台。曾任上海世博局負責文化演出活動的副局長胡勁軍介紹說,為世博會而創作的文藝作品有一部分已經成為長期演出的精品,這也是世博會為中國當代文藝舞台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2010年,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共演出137.15萬場次,觀眾人數8.85萬人次,僅北京的話劇演出就有4420場。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