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壇新論

傾聽古文字的呼吸——聚焦新疆古籍保護

  2011年08月16日15:06  來源:光明日報

  漢語中的“消停”,回鶻文音譯為“阿思答”﹔漢語中的“刮風”,回鶻文音譯為“煙得伯刺的”……這不是今天翻譯家們在教授學生學習回鶻文,而是兩本明代抄本《高昌館雜字》、《高昌館譯書》裡告訴今人的信息。這兩本抄本是古時漢字和回鶻文對照字典。更有趣的是,它們還用漢字標注了回鶻文的讀音。

  新疆素有“語言文字博物館”的美譽,從目前考古發掘的情況看,有19種語言、28種文字。這些語言文字成為打開許多歷史、宗教和文化之門的鑰匙。新疆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叢冬梅說:“過去我隻看到我們自治區圖書館裡的古籍,沒想到當我們舉辦‘新疆歷史文獻暨古籍保護成果展’時,一下子拿出這麼多好東西。原來新疆古籍這麼豐富,這麼眾多,全是國家的寶貝呀!”

  古籍已超55萬冊

  從目前已掌握的情況看,新疆保存的漢文古籍超過50萬冊(件),少數民族古籍2.4萬冊(件),西域文書3萬多冊(件)。這些珍貴古籍的文化價值不僅在於為中華文化保留了珍貴典籍,彌補了現存遺藏的不足,更充分証明西域與內地之間自古以來文化交融、聯系密切。新疆各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共同創造了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璀璨文化,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古代典籍記錄著各民族發展的軌跡,凝聚著各民族人民的智慧,是民族融合、發展的見証,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承,展現了中華文化豐富深厚的歷史內涵。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艾尼瓦爾·阿不都許庫爾介紹,自國家2007年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自治區古籍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了以自治區分管主席為組長,自治區文化廳、發改委、財政廳、民(宗)委、教育廳、科技廳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自治區古籍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並設立了古籍專家委員會。2008年4月21日,在自治區圖書館設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標志著新疆古籍保護工作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

  為貫徹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議精神,落實文化部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工作部署,在文化部的積極推動下,文化部等八部委今年制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籍保護工作方案》。4月,以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名義下發《自治區貫徹落實國家八部委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籍保護工作實施意見》,重點對自治區的各級公共圖書館、高等院校圖書館、科研單位圖書館、文博單位、民族宗教單位、醫療衛生單位、書刊出版單位等收藏古籍的機構,組織、個人以及私人收藏機構的收藏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普查,對一些重點、珍貴古籍的基本內容、破損情況和保存狀況進行了登記造冊。對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辦、自治區圖書館、自治區博物館、自治區維吾爾醫藥研究所、新疆大學圖書館、中科院新疆分院、自治區檔案局等重點古籍收藏單位上報的500余部珍貴古籍進行逐一評審,目前有64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自治區圖書館被確定為“國家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曾經在新疆圖書館工作多年的艾尼瓦爾·艾力還清晰地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一位專門研究察合爾文化的專家向他提供了一條線索:一位老人手裡有本《納瓦依詩集》,很不錯,希望國家將其收藏。艾尼瓦爾·艾力來到老人家裡,老人提出一個要求:拿300元來。當時,他和專家掏干淨了口袋,結果連300元錢也拿不出。后來經過領導同意,各方努力,最終才將其收到館裡。后來,經專家鑒定,此詩集為十五世紀成集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是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孤本,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更成為自治區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古籍保護的人才之困

  8月6日,第29期全國古籍普查培訓班在烏魯木齊市開課。古籍普查是對現存古籍的品種、數量、級別等次、破損情況和保存保護環境所進行的調查、鑒定和記錄。主要內容是對登記的古籍進行詳細清點和編目整理,建立中華古籍綜合信息數據庫。而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介紹,目前我們現存古籍家底不清的情況仍然存在。由於古籍整理力量不足,現在部分圖書館和藏書單位還沒有對古籍進行全面編目整理,許多單位沒有進行細致清點,流散在民間和國外的中國古籍還是未知數。古籍家底不清的一個影響,就是讓國家無法集中有限資金搶救價值更高、破損最嚴重的古籍。

  開古籍普查培訓班是新疆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叢冬梅一直期盼的事情。但是她心裡還有一點點擔心:來自新疆各地州市縣的99名學員,聽不懂專家學者的講課內容,那自己的一番心血就白費了。“此次請來授課的專家學者是全國古籍保護工作中的佼佼者,但我們的學員,許多人之前沒有接觸過古籍普查工作,經常需要我們從最初的什麼是古籍這樣的基本知識教起,一下子讓學員們聽這樣高層次的專家講課,真有點擔心。”叢冬梅說。

  也難怪,雖說新疆成立了古籍保護中心,但真正在保護中心從事古籍保護工作的五六個人中,四位是今年剛剛招進的學生。以新疆圖書館館藏古籍來說,僅靠這些人員,得花費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編目。而相對整個新疆的古籍普查來說,這個工作量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九牛一毛。

【1】 【2】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