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要聞

綜合集成當頭 創新就在其中

——簡論社會科學研究中的學科交叉與融合

盛昭瀚  2012年03月19日14:50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去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發布了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三批)招標公告,經受理投標課題、組織專家通訊初評和會議答辯復評、公示建議中標課題等環節,最終有36項課題獲得立項資助。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進行重大社科項目的組織與管理已成常態,但從此次第三批招標發布的招標課題研究方向看,卻有著不同尋常的重要意義。對此次獲得立項資助的36項課題作簡單的分類,大體可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對我國當前社會經濟領域重大問題的研究,如城市發展、環境保護、質量安全、低碳經濟等,這類問題全局性、綜合性強,需要同時運用多個學科領域的理論、技術與方法才能解決,這類問題大約佔整個立項數的百分之五十。

  第二類:為了進一步深刻研究某一類復雜社會科學問題,需要進一步運用其他學科領域的理論與方法進行新視角的滲透研究,如運用復雜系統理論對金融系統的演化特征進行研究、從法律規制的視角研究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發展政策等,這類課題約佔總數的百分之三十。

  第三類:關於復雜社會科學問題跨學科基礎理論與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如經濟社會公共數據的空間統計樣本數據開發、社會科學計算實驗基本理論與關鍵技術、社會群體行為的涌現機理及風險辨識等,這類課題約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

  因此,不難看出,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三批)的立項有其鮮明的學術創新引導和學術價值取向,即第三批項目以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復雜性、綜合性強的重大現實問題與具有前瞻性的戰略需求問題為重點,以人文社會科學為基礎,具有明顯的文、理、工、農、醫等跨學科、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的特點,體現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在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方針中關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創新思考和戰略安排,此次招標工作釋放出來的這一重要信號,已在全國許多高校及社會科學研究單位產生積極影響,對於推動我國社會科學領域研究方法體系現代化及整個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這就決定了社會科學研究不能不考慮社會活動的各類主體(個人、企業、政府等等)的自主性、適應性及價值取向的差異性。與其他科學相比,社會系統是最為復雜的系統,它的復雜性主要源於人的行為的復雜性、社會結構的復雜性、社會各類要素之間關聯方式的復雜性以及環境的復雜性等等,這些復雜性的“總和”使社會系統、社會現象呈現出諸如“適應性”、“涌現”、“演化”、“路徑依賴”、“敏感性”等多層次、多方面的復雜性特征。特別是,現代社會經濟系統的整體化趨勢、規模趨勢、關聯緊密趨勢、環境突變趨勢等日趨明顯,正不斷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提出新的挑戰。

  從科學哲學意義上講,歷史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若干學科曾經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又被不斷分化,而現在又出現了學科間界限不斷被打破、邊界不斷被重現劃分的學科交叉與融合的大趨勢,在一定意義上,這是當代“大科學”時代的一個基本特點。這一趨勢的出現,有其深刻的現實背景,這主要是當今我們所面臨的社會科學問題復雜性與日俱增,因此,需要更多、更豐富地移植和借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思路、方法與工具,更有甚者,某些社會科學領域原有的基本知識體系一旦與其他學科的知識體系通過深度的交叉與融合,可能會在整體上產生新的學科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並進一步形成社會科學新的領域或新的學科生長點。這既反映了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發展的大趨勢,也反映了社會科學與人類整個科學文明一起“與時俱進”的大趨勢,是一件值得高興更值得重視的大事。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大力推動學科融合與交叉,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更不是單純的研究技巧,而是因為隻有通過學科交叉與融合才能產生新的認識與分析復雜社會現象的能力,增強對社會問題研究的精細化與准確度,進而提高對社會問題復雜性的預見性和駕馭力,因此,學科交叉與融合是當代社會科學研究取得創新性成果的一條重要途徑,許多成功案例告訴我們,“在學科交叉與融合的邊緣發現科學問題,在學科交叉與融合的過程中解決科學問題”已成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律。

【1】 【2】 【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