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要聞

鐘經文:崛起的中國勢不可當

——寫在2012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

  2012年03月02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段時間,發達國家步履維艱和世界經濟前景黯淡,使得我國經濟備受關注。

  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報告稱,今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並將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這份報告不僅使人聯想到國內有關方面大體相同的預測,還使人聯想到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新變化與新挑戰,聯想到近期兩個重要國際會議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思,進而聯想到中國發展道路及戰略機遇期等若干重要問題。

  一、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開始顯現,面對新的困難和挑戰,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與和平崛起的基本態勢不會逆轉

  新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深層次影響不斷擴大。1月份,我國外貿出口出現了少有的負增長,房地產市場交易平淡,汽車市場銷量大幅下滑,証券市場甚至出現了兩個“開門綠”……

  諸多問題和不利因素疊加,使得不少人對經濟發展前景深感迷茫,甚至信心不足。因此,十分需要對國內外環境及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系統性的全面分析,從中引出正確的判斷。

  回顧剛剛過去的一年,面對世界經濟下滑、通脹水平抬升、國際市場陷入低迷的嚴峻形勢,中央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及時出台一系列應對措施,廣大企業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大大減少了外需不足造成的不利影響,使我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勢頭:國民經濟增長9.2%,糧食生產實現連續8年增產,工業生產增長13.9%、企業利潤增長25.4%,城鎮居民收入增長14.1%,農村居民收入增長17.9%。在世界經濟增長3%左右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的表現格外突出。

  不僅如此,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格局也在迅速變化。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普遍面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加快。由於各個國家的實力此消彼長,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中國崛起的勢頭更加明顯,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加,國際地位與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隨之上升。

  過去幾年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更沒有改變我國發展與和平崛起的基本態勢。現在需要進一步探究的是,國際金融危機遠未結束,還在持續深化和演變,世界經濟由此將會出現哪些變化?又將給我國經濟帶來哪些新的影響呢?綜合分析,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深化導致國際形勢更為復雜嚴峻,雖然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上升,但總體發展趨勢和一些特點還是比較明朗的:一是主要發達國家經濟不振將會持續較長時間,二是國際市場將陷入持續低迷狀態,三是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融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互聯互接的新形勢下,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深化導致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國際市場低迷和國際競爭加劇,其影響必然通過多渠道傳導給我國經濟,這在今年初的外貿出口方面已有所體現。其中雖有節假日因素,可是一些外貿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了上述影響,其他相關企業和行業亦有連鎖反應。不過,我們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也可以作出判斷,近期我國經濟良好發展勢頭不會由此發生逆轉。

  依據之一,今年外貿出口仍將保持一定增長。我國對發達國家出口的產品多數為生活必需品,無論歐美日經濟如何不振,生活必需品總是不可或缺的,這方面我國產品仍保持相對優勢﹔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形勢總體良好,我對其出口潛力可觀。

  依據之二,消費需求的拉動力仍然強勁。去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一直比較快,今年預期收入增長不太可能驟然放慢。同時,就業人員持續增加,社會保障水平切實提高,對於提升居民消費信心、增加持久消費具有積極作用﹔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將直接促進居民文化消費數量增加、質量提升、內容充實和形式多樣。這些因素都決定了2012年整體消費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完全有可能超過去年。

  依據之三,投資需求旺盛。中央安排“十二五”時期水利建設投資規模4萬億元,2012年和2013年正是水利建設的高峰期﹔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物流業方興未艾﹔文化產業正處於大發展時期,這些都需要大量投資,而我國的財力和物力也完全可以支撐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以上分析表明,出口、消費和投資這“三駕馬車”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仍然強勁。同時,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需求潛力,財政收入狀況良好、金融體系運行穩健、社會資金比較充裕,以及宏觀調控經驗不斷豐富、企業競爭力明顯提高等等,都決定了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鞏固和保持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對於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內外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當然不能忽視,必須積極應對,但也不能為復雜形勢所迷惑,為一時困難所動搖,而應努力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相互聯系中審時度勢,堅定信心,攻堅克難,開拓前進。

  二、國際金融危機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格局,我們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且機遇大於挑戰

  深入分析還可以作出的判斷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向好趨勢、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會因為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深化而發生逆轉。

  這幾年,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本世紀初黨中央作出戰略判斷時所依據的國內外發展趨勢和基本條件並無改變。從國際情況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沒有變﹔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沒有變﹔國際大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的局面沒有變。從國內情況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和科技、教育等發展的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不斷推進,將繼續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消費總量大,隨著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國內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的潛力巨大﹔政治和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深化改革開放將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與潛力。

  總體而言,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大過挑戰,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利用國外資源、技術和人才,有利於我國企業提升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層次、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我們應當堅持用戰略眼光和全球視野去抓住和用好機遇,善於運用一切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加快形成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1】 【2】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