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要聞

九問資本市場——專訪中國証監會主席郭樹清 (3)

本報記者 龔雯 許志峰  2012年03月01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發行體制改革的要害是降低不正常的超高價格

  記者:目前,市場對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有較多期待。有觀點認為,新股發行應該取消審核制,實行注冊制。您認為相關條件是否成熟?下一步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重點在哪兒?

  郭樹清:實行審核制還是注冊制,並不是問題的核心。關鍵在於如何界定政府監管機構、交易所平台和其他市場中介的職責和義務,如何保証企業能夠完整、准確、充分地披露相關信息。在那些實行注冊制的市場,有些審查得比我們要嚴得多、細得多。我國登記在冊的規模以上股份公司有數萬家,完全放開使其自由到交易所上市很難操作。我們需要加快發展多層次的股本和債券市場,同時也要把審查重點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轉移到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上來。

  我國資本市場通過前幾輪新股發行改革,市場約束逐步增強,新股發行市盈率逐漸下降,新股不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投資人認購新股更加審慎,市場參與者的角色日益清晰,歸位盡責的意識明顯增強,市場出現了八菱科技、朗瑪信息發行中止的案例。新股之所以能高價,是因為過多的投資者有過多的熱情,有人說是“眾人拾柴燒火”,也有人說是“打碎自己的骨頭熬油”,得利的是極少數人。我們必須看清這個實質。

  深化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是年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部署的一項重點任務。近期,將重點從增強買方定價約束、加大承銷商定價責任、提高股票流通性、加強對定價行為的監督等方面,完善定價機制,抑制“三高”、惡炒新股等現象。長期看,還必須不斷強化信息披露質量,加強社會監督,完善法制環境。

  從發行監管的角度看,要更加專注於以信息披露為中心,不斷提升財務報告的質量,抑制包裝和粉飾業績。我們將引入更多市場力量來評估擬上市企業,提示其可能的特有風險,讓更多投資者監督定價。前些日子,我們已延長了招股說明書的預披露時間,同時推出了專業機構測算的行業平均市盈率。今后,我們還會嘗試更多有針對性的辦法。

  對內幕交易保持高壓態勢

  記者:高壓打擊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是監管部門近期工作的亮點。然而,由於法制不健全、處罰力度不夠、違法成本過低等原因,使証券市場的各種不規范行為仍較突出。証監會在加快資本市場誠信建設方面有哪些打算?

  郭樹清:在我們的工作中,誠信和懲戒這兩個詞都很關鍵。誠信兩字,誠是重心,有誠才有信﹔懲戒兩字,戒是重心,為了戒才要懲。所以去年底以來,我們已經向社會公布了30多起証券期貨違法案件。

  今后,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欺詐上市、虛假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我們依然要加大打擊力度,發現問題要更快處理,絲毫也不能手軟,關鍵是要通過案件的查處,發揮警示作用。

  內幕交易是各國市場監管中面臨的共性難題。案件涉及的主體和賬戶數量多、分布廣,尤其是証明違法犯罪者知悉、傳遞內幕信息的難度很大,查証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此外,資本市場是全國性的統一市場,而上市公司分散於各地,在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的銜接上也存在不少困難,除地方保護主義因素外,也存在執法機構缺少專業人員的問題。

  我們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堅持打防結合,充分發揮已有的綜合防控體系的作用。此外,我們有些制度安排也可能需要借鑒國外的一些有效做法。比如,在一些國家,和解制度在內幕交易查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調查者接受監管部門的執行措施,但既不承認也不反駁相關指控。這樣既能提高監管實效,使受損害的其他投資者相對迅速地獲得賠償,也能產生足夠的懲戒效應。

  債券市場改革的關鍵是消除政府為企業的信用背書

  記者:今年資本市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推進債券市場改革。您能否具體闡述一下未來債券市場發展的方向?

  郭樹清: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管理不統一,償債的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信用責任模糊。不同的部委審批,最大的問題就是提供了某種隱性的背書或擔保,長期積累下去就會形成較大的系統性風險。按照國務院要求,人民銀行、發改委和証監會初步建立了公司信用類債券的部際協調機制。現階段,我們著力推進債券市場制度規范的“五個統一”,即統一准入條件、信息披露標准、資信評級要求、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和投資者保護制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場內、場外市場互聯互通,逐步建設規范統一的債券市場。

  債券市場需要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比如發展高收益債,目的是彌補債券市場制度空白,更好滿足社會多元化投融資需求。我們正在研究推出中小企業私募債。作為公司債的一個種類,它包含高收益債的市場需求,但又不局限於高收益債。發行此類債券符合法律規定,也有利於改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工具和途徑。我們已對地方政府、發債企業和中介機構做了初步調研,正抓緊研究制定方案。此外,如市政債、機構債等,也有利於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提高地方政府債務透明度,分散銀行體系風險。我們也將積極創造條件,推動這兩類債券產品的發展。最后,國債期貨經過長期的精心准備,也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推出實施。

【1】 【2】 【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