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要聞

溫家寶:中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道路 (4)

  2012年01月16日09:26  來源:求是

  三、努力確保2012年農業農村發展好勢頭

  當前,宏觀調控面臨的形勢復雜嚴峻,特別是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對2012年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各地區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痺、政策不減弱、工作不鬆懈、投入有增加,確保農業再奪豐收。

  一要抓好糧食和農業生產。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糧食生產補貼力度,鼓勵和引導農民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大力推廣農業技術,特別是防災減災、穩產高產技術,深入開展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活動,著力提高單產水平。繼續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快提升800個產糧大縣(市、區、場)生產能力。深入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整合強化各方面政策,有效調動農民、地方政府和農業科技人員“三個積極性”。積極扶持蔬菜、生豬和牛羊肉等“菜籃子”產品生產,切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銷區和大城市郊區要保持必要的生產能力。

  二要加強農產品流通和市場調控。統籌規劃全國農產品流通設施布局,加快全國性、區域性骨干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推進大宗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建設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加強農產品供求的信息服務,加快推進生產與消費對接,支持發展直供直銷,清理農產品流通環節各種收費,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加強農產品市場調控,進一步完善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辦法,健全糧棉油糖等農產品儲備制度。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控,降低國際市場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

  三要加大投入力度。現在需要財政花錢的地方很多,支出壓力很大,我們寧願少上點建設項目、壓縮些其他方面開支,也要確保“三農”投入。突出重點,加大對主產區、特別是糧食和生豬等生產大縣的支持。有效整合國家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堅決制止、嚴厲查處違規行為。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大中型銀行要履行為農服務義務,加快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小型金融機構,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

  四要深化農村改革。抓好農村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各類土地的確權登記頒証工作。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草原承包改革要加快步伐。繼續抓好農村綜合改革,做好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工作。深入推進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技推廣的體制機制,2012年務必完成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建設任務。認真總結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經驗,做好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

  五要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農村安全飲水、電網改造、道路、沼氣、危房改造等,要按照規劃要求扎實推進。落實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各項政策,突出解決學生安全和營養等問題,加快出台校車安全條例和管理辦法,實施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扎實抓好農村各項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減輕農民看病負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准從230元提到300元,國家補助由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要實現全覆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要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真正讓困難群眾受益。

  四、不斷提高做好“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是一篇大文章,既需要具有較高的理論和政策水平,又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對農民有深厚的感情。從事這項工作的同志,要善於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客觀規律,統籌協調好各方面關系,更加科學有效地推動農業農村發展。

  一是始終堅持“重中之重”戰略思想。中央提出的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僅是指導現階段工作的,也是管長遠的。今后,雖然農業份額會下降、農村人口會減少,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作用不會改變,“三農”問題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會改變。這個道理,不僅現在要反復講,今后更要一直講﹔不僅要在農村講,更要在城市講﹔不僅要體現在號召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上。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自覺踐行“重中之重”戰略思想,發揮表率作用。

  二是始終尊重農民意願。要在認識上和感情上端正對農民的態度,無論做決策還是抓工作,都要設身處地為農民著想,認真聽取群眾意見。要切實轉變思想和工作作風,不要擅自替農民做主、代農民決策,更不能搞強迫命令。即使是為農民辦好事,也要允許農民有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不要追求整齊劃一、一步到位。目前農民的分化程度在不斷加深,不同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利益訴求不完全一樣。在農村開展各項工作,不僅要體現多數人的意願,也要充分考慮少數人的特殊情況和合理要求。

  三是始終維護農民權益。在經濟上充分關心農民的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切實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30多年來農村改革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必須適應利益關系的深刻變化和社會進步的要求,以新的思路和舉措更好地維護農民權益。尊重農民的物質利益,不僅要增加農民的生產經營收入,而且要更加重視維護農民在土地、財產、就業、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權益。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不僅要讓農民按自己的意願參加村委會換屆選舉,而且要更加重視擴大村民自治范圍,完善與農民政治參與意識不斷提高相適應的鄉鎮治理機制。

  四是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農業農村發展越是形勢喜人,越要保持清醒頭腦。改變歷史形成的農村落后面貌,要靠長期的艱苦奮斗,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農村情況千差萬別,發展不可能一個模式,必須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忌急功近利、一哄而起。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做扎實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農村的真實情況和群眾的真實想法,使決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實際。農村改革走到今天,確實需要加強頂層設計,但農民群眾始終是改革的力量源泉,要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激發農民群眾的創造力。

  五是始終按政策和法律辦事。要牢固樹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嚴格按照政策和法律開展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策和法律不僅是約束,也是保護。善於用政策凝聚人心,通過認真執行和落實政策,可以把農民團結到黨和政府的周圍。善於運用國家法律,引導農民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有利於促進農村社會穩定。新從事“三農”工作的同志,尤其要抓緊系統學習農村政策和法律,了解農村改革的歷程、農村體制和政策的沿革,盡快掌握農村工作要領。

  (本文系溫家寶同志2011年12月27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

【1】 【2】 【3】 【4】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