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要聞

國紀平:主動把握歷史的未來 (2)

  2011年12月26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6

  西方國家仍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佔據優勢,這讓它們有實力對西亞北非國家發展進程施加自己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西方有施加這種影響的強烈意願。

  探討西亞北非局勢走向,更大的擔心也來自於此。在西方影響力的擠壓下,一些國家在發展理念、制度模式等方面可能找不到更好的參照。

  人們不會忘記,前蘇聯地區國家在尋找發展路徑時也走過一段彎路,經歷過“照搬”的痛苦。原因之一,就是在如何應對外部影響問題上沒有保持清醒頭腦,受到西方“導演”的蠱惑。

  西亞北非動蕩的背后,同樣有西方導演的身影。一些時候,導演甚至借助戰爭手段走到了前台。現實表明,西方在自身力量和影響力受到削弱情況下,就越是要拼力維護在發展路徑選擇問題上的主導地位。

  走什麼路,怎麼走,不隻需要勇氣,還需要耐心與智慧。西亞北非國家對發展路徑的選擇難度很大,不穩定局面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7

  今年,西方國家同樣遭遇體制方面的嚴峻挑戰。

  歐洲債務危機,美國減赤之爭,倫敦騷亂、佔領華爾街運動……西方國家政治經濟體制出了毛病,這已經是明擺著的事。

  美國的體制危機,首先在於它擔當“世界警察”的負擔﹔其次,虛擬經濟遠離實體經濟,寄生性越來越嚴重﹔第三,參與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在國內分配嚴重不均,加劇了美國社會的不平等﹔第四,兩黨政治被選票左右,致使白宮決策力和執行力越來越弱。

  弗朗西斯·福山今年出版了一本新著,書名為《政治秩序的各種起源》。福山在書中這樣寫道,“當政治體制不能很好地適應改變了的環境,政治衰敗就會出現。”他預言美國政治制度的適應性有可能遇到一場“重大檢測”。

  美國仍然是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領頭羊”。美國能否找到足夠的變革勇氣,能否較為順利地通過這場“重大檢測”,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8

  歐洲制度調整的考驗一點也不比美國小,其艱難程度甚至可以用“史無前例”一詞來形容。

  這不只是用多少鈔票去支撐即將倒下的幾張“多米諾骨牌”,而是歐洲一體化的列車能否繼續前行的抉擇。

  歐盟由民族國家組成共同體的“大試驗”已經步入一個關鍵點。設立共同遵守的嚴格財政紀律是一回事,而讓成員國更嚴格地遵守這個財政紀律,以及成員國持續遵守而不至於被開除出去,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難度所在。

  體制變革意味著利益的讓渡,這對一個由不同民族國家組成的共同體來說,將是異常艱難的。如果德國人和法國人不能把希臘人當作和自己一樣的歐洲人,那麼貨幣的統一乃至政治經濟聯盟就無法獲得堅實的基礎。

  痛苦的身份轉變似乎已經開始。從某種角度看,它同樣也是發展路徑的選擇。盡管選擇的層面不同,但難度可能並不比西亞北非國家小。

  大試驗如何進行下去?會不會半途而廢或是開倒車?大多數歐洲人將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步入2012年。

  9

  2011年留下太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轉型成為趨勢,發展成為必然,改革就是成功的基礎。

  改革決定著一個國家對自身命運的選擇。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長期以來沒有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雖然有過一些修修補補,最后還是走進了死胡同。

  在痛失改革機遇方面,西亞北非國家也有類似的教訓。

  西亞北非的現實再次証明,發展問題無法通過暴力革命來解決。最終還是要回到以穩定求發展、以發展促穩定的路徑上來。

  持續穩定的發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俄羅斯人創造了一種風靡一時的電子游戲“俄羅斯方塊”,改革如同移除不斷積累的方塊,它在一個國家的發展進程中應當是永恆的。

  10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

  避免危機、保持穩定需要不斷進取。從這個意義上看,轉型目標的實現,不僅意味著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同樣意味著要有創新的智慧與改革的勇氣。

  強化憂患意識,清醒面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非但不會影響一個社會的發展,還將催生變革的動力,幫助一個社會在解決矛盾與問題的過程中健康前行。

  中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1】 【2】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