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時期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基本要求
《決定》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的使命和任務更加艱巨,也應有更大的作為。在新的歷史時期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應緊緊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決定》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界堅持正確科研方向、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服務的正確的道路。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地把學術研究活動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去,以高度的學術自信,為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而不懈努力。要用先進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引領文化建設,用優秀的研究成果引領理論創新,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文化創造,切實擔負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任。
第二,必須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決定》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哲學社會科學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領域,作為黨的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必須把研究、闡釋、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根本任務,深刻總結實踐發展經驗,通過創造性的研究,通過鑄造信仰、創新理論、傳播知識、弘揚正氣,為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作出重要貢獻。
第三,必須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決定》突出強調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這是我們黨長期以來加強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身體力行,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牢記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神聖職責,自覺地把自己的學術研究同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成為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學問家。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學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寬鬆和諧的學術環境。
第四,必須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我們黨在歷史上形成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熏陶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毛澤東同志論述哲學解放的任務時就指出:“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裡的尖銳武器。”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也都明確要求理論工作者要始終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胡錦濤同志指出:“理論研究隻有同社會發展的要求、豐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眾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才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決定》強調文化工作者要“把學術探索和藝術創作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之中”。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按照中央要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真正把學術理論成果轉化為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重要工具。
第五,必須加強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這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關鍵。要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批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造就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勇於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強、政治和業務素質良好、銳意進取的青年理論骨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大批的理論人才和文化人才,需要一支宏大的哲學社會科學隊伍。要注重哲學社會科學知識普及人才的培養,讓哲學社會科學走進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完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選拔和管理機制,緊緊抓住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3個環節,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良好機制和環境。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今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我們也必然會迎來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清形勢,抓住機遇,明確使命,銳意進取,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