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要聞

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闊步前行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誕生記

秦杰、李亞杰、衛敏麗、華春雨  2011年10月27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面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文化發展的要求,面對社會文化生活多樣活躍的態勢,如何進一步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的嶄新課題。

  2011年10月1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

  肩負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經過充分討論、認真審議,一致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會及其審議通過的決定,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總結文化改革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明確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舉措,是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面對關鍵時期、攻堅時期,黨中央高瞻遠矚,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確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問題——

  時代呼喚文化 文化凝聚力量

  波瀾壯闊的偉大事業呼喚文化建設更大發展﹔奮發向上的人民群眾期待精神產品更為豐富。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作出戰略部署: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5年之后,黨的十七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建設認識上的一個重大突破、文化改革發展實踐上的一個重大創新。9年間,一系列針對文化改革發展總體布局的舉措蓬勃展開——

  2005年,黨中央、國務院出台《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2006年,新中國第一個專門部署文化建設的五年發展規劃——《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公布。2009年,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實施。2010年10月,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作出部署……這一切使文化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讓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極大地豐富了億萬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這是文化發展煥發激情、充滿活力的9年——從2003年確定北京等9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性試點地區和35個試點單位開展試點工作,到2006年3月中央新確定全國89個地區和170個單位作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再到出版、發行、電影、文化市場管理等領域改革全面推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十一五”時期出版、發行、影視制作等行業基本完成轉企改制任務。

  這是文化事業加大投入、加快建設的9年——“十一五”時期各級財政對文化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年文化方面支出685億元,2010年達到1528億元﹔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覆蓋全部已通電行政村和20戶以上自然村﹔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83萬個服務點覆蓋90%的行政村﹔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基本實現鄉鄉有綜合文化站﹔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實現數字化,年放映達800萬場﹔農家書屋已經建成近40萬家,覆蓋50%的行政村。

  這是文化產業健康向上、迅速發展的9年——電影產量由2003年的不到100部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和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國﹔影視動畫產量從2005年的4.2萬分鐘增加到2010年的22萬分鐘,增長4倍以上﹔“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總資產、總產出、總銷售比“十五”時期翻了一番。2010年網絡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323.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6.3%。

  這是文化建設姹紫嫣紅、開創新局的9年——從國家級、省級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到農民在家門口享受免費電影大餐,從社區文化活動到大劇院上演的芭蕾舞,從旅游文化節到群眾周末大舞台,文化的陽光遍洒神州大地。從《雲南映象》等眾多赴海外演出大受歡迎到300多所孔子學院走出國門,從埃菲爾鐵塔披上“中國紅”,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中國水墨,中華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出去。

  當前,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

  此時此刻,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十二五”規劃綱要從推進科學發展的高度提出未來五年我國文化發展目標任務。順利實現“十二五”時期奮斗目標,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需要加快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此時此刻,人們冷靜地認識到——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需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文化軟實力,在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贏得主動。

  此時此刻,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文化建設同經濟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擴大對外開放的新形勢還不完全適應,需要從戰略上研究和部署文化改革和發展問題,以改革創新的思路辦法和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文化又好又快發展。

  放眼國際、審視國內,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凝聚共識,認為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2011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決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重點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問題。

  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順應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迫切需要,反映了我們黨對當今時代趨勢和我國文化發展方位的科學把握。

  中央同時決定:成立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文件起草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直接領導下,負責決定起草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具體負責起草組工作。

  4月28日,起草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胡錦濤總書記對起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在這次重要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深入闡述了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意義,強調要深入研究思考新形勢下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並且對文件起草組工作提出要求。

  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深刻精辟,為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場場討論、一次次推敲、一遍遍修改。決定稿起草工作緊張有序地展開……

  決定稿起草工作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進行,體現了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要求,凝聚著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生動而具體的實踐——

【1】 【2】 【3】 【4】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