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注重學習鴉片戰爭以來我國近現代歷史和中共黨史,加深對近現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現代歷史,是一部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和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歷史。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用“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磨難,我們偉大的民族進行了感天動地的奮斗,我們偉大的人民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偉業”這三句話,高度概括和科學總結了近現代中國170多年的歷史,高屋建瓴、要言不煩,為我們學習和把握中國近現代史提供了基本線索。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是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的屈辱史、苦難史。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國家,幾乎都侵略和欺凌過中國。他們憑借堅船利炮,對中國發動一系列軍事侵略,制造眾多慘案,屠殺中國人民﹔他們迫使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破壞中國的領土、司法、關稅、貿易、交通運輸等主權﹔他們在中國領土上設立租界,強行駐軍,扶植和收買代理人,培植親帝國主義勢力,控制中國政府﹔他們勒索賠款,搶劫財富,盜竊文物,控制交通口岸,對華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進而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文化滲透,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使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中國遭受如此欺凌,陷入如此境況,其根本原因就是毛澤東同志所深刻指出的:“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后”。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國所經歷的屈辱歷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負的教訓,增強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
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土地上制造的民族危機激發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覺醒,增強了全民族的凝聚力。為改變中華民族屈辱的命運,中國人民以及他們的先進分子和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國家和民族不斷燃起新的希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啟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斗爭的嶄新階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奮起革命,前仆后繼,竭盡全力,不愧為國家和民族的脊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蓬蓬勃勃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艱苦卓絕的土地革命戰爭、浴血奮斗的抗日戰爭和氣勢磅礡的人民解放戰爭,終於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並適時地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又領導人民進入了實行改革開放為標志的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我們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揚前輩共產黨人建樹的優良革命傳統,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續奮斗。
近代以來,救亡圖存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迫在眉睫的歷史使命。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這兩個歷史任務相互銜接,前者是后者的基礎。那麼,必須走什麼樣的道路、必須以什麼樣的思想理論為指導、必須由哪個階級哪個政黨來領導人民進行斗爭才能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就成為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核心問題。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各種政治力量和政治主張爭論和較量的實質,是不同的歷史道路、社會發展方向之爭。實踐証明,封建官僚們進行的所謂自強運動和資產階級改良派進行的改良運動,舊式的農民反抗斗爭,以及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想在中國實行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方案,都先后在近代中國一一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都沒有也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從近代中國波瀾起伏的歷史進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因為不觸動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統治根基的改良主義失敗了,中國人民才選擇了革命的道路﹔因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各種方案嘗試全部失敗了,中國人民才選擇了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因為其他各種政治力量都無力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救亡圖存和民族獨立、解放與復興,唯有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肩負起了這一歷史使命,才使受盡屈辱、瀕臨危亡邊緣的中國進入了歷史的新紀元,才向世人彰顯和証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的歷史真理。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
這裡我要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學習中國近現代史要特別注意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歷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奮斗中造就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又造就了新的歷史輝煌。90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境遇,不可逆轉地開啟了當代中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走向現代化、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我們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總起來說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推向前進的歷史,其所取得的成就與進步偉大輝煌,其所經歷的困難與風險也世所罕見。90年來,我們黨經歷並一一有效應對的困難、風險很多。比如:有效應對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面臨的極大危險,開創了土地革命戰爭的大好局面﹔有效應對了1934年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的嚴重困難,經過長征北上推動了全民族的團結抗日﹔有效應對了1959年至1961年這三年的嚴重經濟困難,迅速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有效應對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內亂局面,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有效應對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強烈地震、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奪取了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重大勝利﹔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所造成的困難,繼續保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等等。遇到困難和風險,勇敢正視、正確應對,攻堅克難、奪取勝利,這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遇變不驚、知難而進、化險為夷、百折不回的奮斗歷程,這也是我們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所以能夠不為一切困難所嚇倒、不為一切風險所征服,而終能不斷地開創出一個又一個勝利局面、不斷地推動事業向前發展的歷史邏輯。我們黨90年來團結帶領人民所做的三件大事、所取得的各項偉大成就之所以震古爍今,正是因為它們來之不易。其中有危難之際的絕處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奮起,有失誤之后的撥亂反正,有磨難面前的百折不撓,既充滿艱險又充滿神奇,既歷盡苦難又輝煌迭出。有困難、有風險、有危機、有曲折,都不可怕,關鍵在於要勇於面對,善於克服和戰勝它們。一旦戰勝了,就會峰回路轉,光明在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真正的共產黨人,正是從經歷和戰勝各種困難與風險中來歷練自己的勇氣、智慧和力量的。所以,我們學習黨的歷史,認識黨的光榮偉大,不僅要充分認識她帶領人民取得了光榮偉大的業績,而且要充分認識她帶領人民在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中披荊斬棘、不斷開辟勝利道路所展示出來的巨大勇氣、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
領導干部在學習我國歷史的同時,還應該學習一些世界歷史知識。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自古以來就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明朝末年,中國開始落后於西方國家的發展,近代更是陷入了列強欺凌、被動挨打的境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社會統治者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看不到文藝復興以來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后世界發生的巨大變化,拒絕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其他先進的東西。封閉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教訓是深刻的。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當代中國的發展同世界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無論是處理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問題,還是處理對外開放中的問題,我們都應該放眼世界,具有寬闊的眼光。隻有既從現實又從歷史兩個方面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才能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包括對外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我還要指出一點,就是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上,落實在提高領導工作水平上。而具有歷史文化素養,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即想問題、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能夠從以往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証法辦事。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不能讀死書,要同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對所讀之書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知古鑒今、古為今用,這樣才能在我們認識和處理現實問題中發揮歷史知識應有的積極作用。
今天我就講這些。祝同志們在黨校學習取得豐碩成果。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