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者專欄>>於沛>>文章精選

於沛: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的豐碩成果

  2012年11月30日10: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者的話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們黨和國家始終把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擺在重要位置。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充分發揮了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本報自今日起在理論版開辟“走向繁榮·哲學社會科學60年”專欄,以反映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60年來的發展情況和豐碩成果。

  【作者名片】

  於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史學會副會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歷史學科首席專家,《史學理論研究》雜志主編。研究方向為中外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近年來主要學術著作有:《現代史學分支學科概論》、《全球化和全球史》、《史學思潮和社會思潮》、《歷史認識概論》等。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史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其主要標志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成為歷史研究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得到迅速發展。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認真回顧總結60年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研究工作,對於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習、宣傳、普及唯物史觀

  19世紀末,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唯物史觀也在中國產生了日益廣泛的影響。但從總體上說,廣大知識分子對唯物史觀仍然比較陌生。因此,新中國成立后,在廣大史學工作者中大力宣傳和普及唯物史觀,成為加強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1949年7月,中國新史學研究會成立,郭沫若任主席。研究會的宗旨之一就是“學習並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批判各種舊歷史觀”。同年9月通過的《共同綱領》中也明確規定:“提倡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及國際事務”。1951年7月,在中國新史學研究會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史學會。郭沫若指出,中國新史學研究會成立后的兩年間,中國史學界已經出現了從唯心史觀向唯物史觀的轉變。1953年,中共中央“中國歷史問題研究委員會”成立,明確強調廣大史學工作者要認真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著作。1954年,《歷史研究》雜志創刊。郭沫若在《開展歷史研究,迎接文化建設高潮》的發刊詞中指出:提倡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這就是我們所遵守的原則。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全集、選集或文選相繼翻譯出版,《毛澤東選集》也開始出版,這為廣大史學工作者自覺學習唯物史觀並用唯物史觀指導歷史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

  1951年—1952年,在知識分子中開展了思想改造運動和學習運動。毛澤東指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種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國在各方面徹底實現民主改革和逐步實行工業化的重要條件之一”。1954年,開展了對胡適學術思想包括胡適的唯心主義歷史觀和實用主義史學方法論的批判。這些批判涉及如何運用唯物史觀認識和分析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如何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如何認識歷史前進的動力以及如何認識歷史矛盾運動的規律性等。這對於學習和宣傳唯物史觀產生了積極影響。廣大史學工作者包括一些著名的老一輩史學家都表示“一切從頭學起”,對以唯物史觀為理論指導來研究歷史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和積極性。但是,在思想改造和學習運動中,由於沒有嚴格區分政治問題和學術問題,使一些人因所謂“資產階級傾向”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錯誤批判。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