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者專欄>>夏偉東>>文章精選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海南經濟特區20年的成功實踐

  2012年11月23日15:08  來源:求是

二、與我國改革開放同呼吸共命運,海南經濟特區20年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成就

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的探索者必須勇於回答時代提出的新課題。雖然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海南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和歷史性進步,但要在一個經濟社會相對落后的邊陲島嶼開創改革開放大業,必須不斷解放思想,特別是要進一步沖破有礙經濟社會發展的固有觀念的束縛,敢想、敢闖、敢為天下先。

1988年9月,海南省第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開創海南特區建設的新局面。這次黨代會有兩個亮點特別引人注目:一是提出要實行更加開放的經濟政策,重點研究和制定有利於境外人員、外匯、貨物進出自由的各項具體政策﹔二是明確提出發展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並把這個目標寫進黨代會報告。這在全國尚屬首次,充分顯示出海南經濟特區排頭兵的風范和氣魄。從此,海南展開了一系列在全國率先改革開放的試驗。海南經濟特區第一輪開發建設浪潮,使其成為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大亮點。

1992年,海南經濟特區抓住鄧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談話發表和黨的十四大召開帶來的機遇,創造了海南開發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潮。1992、1993兩年,經濟增長速度高達40.2%和20.9%,人均GDP第一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了第一步發展目標。

但是,海南的改革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實現第一輪蓬勃發展后不久,即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於全國全方位開放格局的形成和國家對特區政策的調整,海南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迅速弱化,尤其是房地產泡沫的出現,導致經濟發展在一段時間內跌入低谷。

面對出現的曲折,在沉重的反思中,海南人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堅定繼續改革開放的決心。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分析形勢、統一思想的基礎上,省委提出了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產業結構的發展新思路。按照這樣的思路,海南率先進行了企業審批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公路規費管理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並提出“一省兩地”(即把海南建成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熱帶海島度假旅游勝地)的重大產業發展戰略,初步形成了符合海南實際的經濟發展之路。

低潮中的跋涉沉重而艱難,除卻浮華后的探索一步一個腳印。就在人們認為海南經濟特區優勢正在逐漸失去的時候,海南人深化改革開放的探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全國提前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創造了海南經濟特區的體制優勢﹔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熱帶高效農業和旅游業成為支柱產業,新型工業、熱帶高效農業、熱帶海島旅游業“三足鼎立”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初露端倪,經濟建設從恢復性增長向穩健發展轉變。199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完善、積極實施“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並在全國首次提出和實施生態省建設戰略﹔2000年,海南農村開始了以“優化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為主題的文明生態村創建試驗。經過幾年努力,海南的經濟發展實現了恢復性增長向穩健發展的轉變,初步構建起具有海南特色的產業結構,一批重點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當新世紀的曙光來臨時,海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在新的起點上煥發出勃勃生機。

進入21世紀,面對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全國各地競相發展的形勢,海南廣大干部群眾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推動著特區的改革開放事業。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設立,打開了海南在更高層次上對外開放的窗口﹔2003年以來,省委在“一省兩地”發展戰略基礎上,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新的經濟發展戰略﹔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新型工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批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崛起,拉動海南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生產總值連續幾年以兩位數增長。

在經濟建設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時,海南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同步發展,成績顯著。大力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熱情和能力不斷提高﹔依法治省穩步推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逐漸提高,干部群眾的法制意識大大增強﹔平安海南建設扎實推進,社會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宣傳思想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文化體制改革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日益深入,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海南各級黨委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得到加強和改進,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提高。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深入人心,轉化為各級黨委、政府的自覺行動和政策措施。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順利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成效顯著。

在20年改革發展中,海南經濟特區努力發揮作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窗口”、“排頭兵”、“試驗田”的作用,取得了大量寶貴經驗,特別是在全國創造了多個“率先”:率先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進行省級機構改革試驗﹔率先實行省直管市縣的管理體制﹔率先推行燃油附加費改革,實現“一腳油門走到底”﹔率先實行企業注冊登記制度改革﹔率先實施醫療保險制度綜合改革﹔率先實施國有資產委托運營改革﹔率先實行糧食和生產資料價格市場化改革﹔率先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

新一屆海南省委牢記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突出經濟特區的‘特’字,努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的要求,牢記溫家寶總理把海南建設成為“綠色之島、開放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的期望,在推進改革開放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立洋浦保稅港區,樹起海南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又一個裡程碑﹔積極籌建海南國際旅游島,努力推動海南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農墾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將成為海南新的增長極﹔深化省直管市縣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賦予市縣更大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增強縣域發展活力﹔加快文化體制改革,一批文化企業集團初顯生機活力﹔金融改革頻出亮點,無抵押小額信貸模式首次在海南試點,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試點項目全面推開,全國首個婦女聯保貸款試點在瓊海啟動﹔2007年,西環鐵路全線通車、東環鐵路開工建設……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和展現的生機,為國內外所矚目。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探索中,海南確立了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新目標。

(責編:張湘憶(實習)、張湘憶)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