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黨的十七大作部分修改而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黨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亦即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黨章又肯定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一思想路線,據此提出了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任務:“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亦即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去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一要堅持,二要創新,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章就是如此明示的。堅持和創新是緊密聯系的:堅持是創新的基礎,創新則解決了在新歷史條件下的堅持問題,這是馬克思理論發展中的辯証法。
馬克思主義在本質上就是創新性理論
馬克思在創立他的科學理論時就主張后人要創新發展。這表現在他的理論研究中,就是對一些具體的理論研究總是為后人繼續研究留下了發展空間﹔在方法上則為后人貢獻出了足以指導創新研究的辯論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對此,恩格斯在1895年3月11日致威·桑巴特的信中總結性地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顯然,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指導下的“進一步研究”就是創新的研究,作為科學創新研究典范的馬克思的理論又作為后人繼續創新研究的“出發點”,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本質上就是創新性的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就是要不斷地創新。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方面,中國共產黨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作為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結晶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先后都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作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都既堅持又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一個可喜的情況,就是在黨的思想路線指引下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這裡要特別提到勞動群眾,他們雖然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之說,但他們在改革發展中的一個個創新之舉卻成為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深厚土壤,他們的實踐創新孕育出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當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對集體耕地分戶承包耕種之舉終而孕育出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創新就是突出的一例。
![]() |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