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劃清“四個重大界限”系列專論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院長 蔣乾麟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思想文化不斷交流、交融、交鋒﹔當代中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社會思想意識日益多元、多樣、多變。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對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加強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劃清“四個重大界限”。做好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為此,應正確認識和處理以下三個重要關系。
一元化與多樣性的關系 所謂一元化,是就指導思想而言的﹔所謂多樣性,是就現實社會中存在多種思想觀念而言的。做好新形勢下的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引領多樣性的社會思潮。
既鞏固思想基礎,又豐富文化內涵。鞏固思想基礎,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豐富文化內涵,就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富有活力。這兩個方面都不可或缺。沒有基本思想共識,社會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沒有文化多樣性,社會就會成為一潭死水。在當代中國,堅持指導思想一元化和推動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繁榮發展是實現科學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糾正關於一元化與多樣性的兩種錯誤認識。有人認為,指導思想一元化必定扼殺社會思潮的多樣性。歷史經驗表明,雜亂無序的思想是不利於社會穩定和發展的,社會思潮的多樣性必須以有序化為前提,因而必須有一個核心的指導思想。正是有了一元化指導思想的引導和規范,多樣性社會思潮才能保持正確的方向並得到質的提升。因此,指導思想一元化不僅不會扼殺社會思潮的多樣性,而且有利於多樣性社會思潮的發展和完善。也有人認為,社會思潮的多樣性必然妨礙指導思想一元化。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社會思潮的多樣性是一種正常的狀態。社會思潮多種多樣,有利於促進思想解放,推動理論創新,激發社會活力。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在吸收和借鑒前人思想認識成果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並且始終堅持不斷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來豐富和發展自己。可以說,沒有思想文化的多樣性,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就失去了源泉和活力。
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在我們國家,各種思想文化不論其內容和形式如何,都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如果離開這一根本價值取向,思想文化就不可能健康發展。在堅持這一根本方向的同時,還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允許、鼓勵、支持思想文化工作者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吸引力。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