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壇新論

中國經濟還能再增長多久 (2)

——張軍教授在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講演

  2012年04月16日15:32  來源:文匯報

  我們還能再增長多久

  即使2020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了,之后應該還有不少於10年的空間來完成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轉變與現代化,從而維持比較高的增長率。

  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后,國內外出現了關於中國經濟何時超越美國的多個預測。絕大多數預測都基於“收斂假說”來考慮未來的增長率變化:兩個經濟體差距越大,追趕空間就越大,而差距越小,經濟趕超的速度就越慢。我們假設未來10-15年中國經濟可以保持8%的年增長率,美國2%,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升值3%。中國的年通脹水平小於5%,美國小於2%。可以推算出中國在2020年之前就可以達到和美國一樣的經濟總量。如果再務實一點,假設未來10年的頭5年中國經濟保持8.5%的年增長率,后5年降至7%,美國頭5年年增長3%,后5年增長2%,人民幣對美元每年升值3%,這樣推算中國將在2019年就會趕上美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1年初也公布過中國經濟趕超美國的預測結果。它是基於購買力平價來預測的。它認為,中國2010年的GDP總量應該比按官方匯率換算的結果高出一倍。IMF預測,2016年中國GDP的總量就將達到19萬億美元,而那時美國是18.8萬億美元,那時中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的比重約是18%,到2020年佔比則接近25%。經濟史學家麥迪森教授復原的數據顯示,1820年中國經濟曾經佔全球份額的28.7%,200年后到2020年,中國經濟終於又回到了這個點上。

  目前為止,少有人對2020年中國經濟趕超美國的預測持反對意見。不過要再討論的是,2020年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還能再增長多久?即使到2020年前后,中國經濟在總量上和美國持平,但人均收入還是很低,大概相當於美國的1/4。假設今天的世界銀行標准在未來不變,那麼到2020年,中國還是一個介於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之間的國家,而且仍低於東亞四小龍的收入水平。從“收斂假說”來思考,我們還有快速增長的空間。

  首先,目前作為中上等收入國家,中國未來依然有巨大投資空間。到2010年底,中國資本存量大約是GDP的兩倍多,差不多是93.3萬億元,相當於13.8萬億美元。而美國在2010年底的資本存量是44.7萬億美元,我們還隻有美國的1/3。按照人均計算中國就更低了。2010年中國人均的資本存量隻有1萬美元,不到美國的10%、韓國的20%。即使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很大成就,但與美國的差距還是巨大。以鐵路為例,按照規劃,中國鐵路裡程在2015年將達到12萬公裡,也僅是美國22萬公裡的一半。現在的9萬公裡鐵路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要達到5萬公裡裡程也要到2015年。過去20年,我們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設,但按密度算,中國現在仍低於整個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大概是他們的70%。而在中國內地,密度更低。再看城市軌道交通,中國500萬人口的大城市將近100個,可是現在80%的城市是沒有地鐵的,地鐵裡程90%集中在東部地區。即使在2020年后,中國的投資空間和經濟可改善余地都依然很大。同時,中國各地區間也有巨大“趕超”空間。東部與中西部地區、沿海和內地的人均資本存量差距非常大。以2009年為例,沿海11個省市的人均GDP和人均資本存量比內陸20個省市幾乎要高一倍。

  到2020年后,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一定會慢下來,但不會太低,平均而言再維持10年的6-7%是完全可能的。這不僅因為東亞經濟在人均收入達到中高水平以后都保持過較快的增長,國際上有先例,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內部的地區差距造就了巨大的投資和生產率的改善空間。

  為什麼我對中國經濟從現在起繼續維持20年的較快增長有信心?除了以上分析,還可以從一些參數的變化趨勢推算出來。首先是中國就業結構的變化趨勢。所有成功實現工業化的經濟體都表現出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當增長重心從傳統農業部門轉向現代工業和服務業部門的過程中,勞動力也隨之從農業轉向制造業和服務業。這個結構變化的過程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中國也不例外。過去30年,制造業和服務業吸納勞動力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農業勞動力所佔比重下降了30%,平均每年下降1%。現在,農業附加值佔GDP大約10%左右,未來還將緩慢下降,估計到2030年會下降到5-7%,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還將繼續減少農業部門的勞動力。可以預料,按照每年下降1%的速度,農業勞動力佔比從現在的30%下降到10%以下,從而接近農業附加值佔GDP的份額,至少還要20多年。

  從另一個參數來討論也可以得出相似結論,即中國城市化率的變化趨勢。去年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城市化率超過50%,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業人口。城市化率從20%多到現在的50%,用了30年時間,平均每年提高1%,就是1000多萬人成為城市人口。按照這個趨勢推算,未來中國的城市化率要達到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即70%,也還需要20年。因此,我認為,即使2020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了,之后應該還有不少於10年的空間來完成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轉變與現代化,從而維持比較高的增長率。

【1】 【2】 【3】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