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也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加以豐富和完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一個堅實的制度基石和基本的制度框架。干部群眾普遍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事關國家根本,事關社會發展方向,在這些重大原則問題上堅決不能動搖。如果動搖了,不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無從談起,已經取得的發展成果也會失去,甚至國家可能陷入內亂的深淵。
自信才能自立。制度自信來自於制度本身的科學性和在實踐中檢驗的有效性。各地干部群眾表示,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制度樹立起高度自信,破除對他國制度的迷信。盲目照搬別國制度模式,是制度不自信的表現,隻會導致“邯鄲學步”、“南橘北枳”。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不動搖,決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離開中國的實際和我們已經取得偉大成功的正確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而幻想另外去尋求和依傍什麼別的主義、別的模式、別的制度,沒有出息、沒有前途、沒有意義。
許多學者指出,制度確立並不等於制度定型,制度建設絕非一勞永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依然處在不斷發展完善中。制度的“更加成熟”只是相對的,“更加定型”也絕不意味著改革的終結。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避免滿足現狀,固步自封,把目前實施的各項具體制度凝固化。
干部群眾普遍認為,當前我國正經歷著空前廣泛的社會變革。由這種變革引發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帶來了許多新機遇和新挑戰。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的前提下,必須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改革完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要大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通過完善和創新各項具體制度,來確保廣大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構建完善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文化宏觀管理體制和微觀運行機制改革,更好地以改革增活力、促發展。干部群眾普遍表示,要始終高揚人民民主的光輝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進一步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人民群眾是歷史和制度的創造主體,是堅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力量之源。許多黨員干部表示,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於人民的創造實踐之中,從中獲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鞏固發展的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隻有以人民為主體,拜群眾為老師,才能真正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源頭活水,使其煥發出無盡的生機活力。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