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要聞

謝旭人:創新財政政策機制 推進文化發展繁榮 (2)

  2011年12月22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三、進一步完善財政支持政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面對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新的形勢,要深刻認識推進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改革創新精神落實好全會提出的各項任務。

  一是加強財政文化投入。要深入調研,科學分析,研究確保中央與地方財政的文化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和方法,以切實增加文化投入,保証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今后要直接體現在每年的預算安排和實際財政工作的落實之中。要進一步拓寬文化投入來源渠道,合理增加政府非稅收入用於文化的投入,重視文化事業費等專項用於文化改革發展資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逐步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發展的比重。

  二是優化財政文化支出結構。文化支出是財政民生支出的重點之一,近年來,我國已經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文化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如專業著作出版支持、文物保護(含大遺址保護)、古籍整理和農村地區文化發展資金等,但在財政文化支出內部仍存在進一步突出重點、提高效率的迫切要求。當前要進一步推進優化財政文化支出結構,積極探索重點支持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機制和措施。支持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支持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市場供求的引導,支持中華文化“走出去”,支持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是創新財政文化投入管理方式。要審慎而深入的開展發揮財政資金杠杆作用的工作,與其他領域的工作研究和政策安排密切配合,找到引導帶動金融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的路徑、方法與機制﹔積極開展創新財政管理方式的研究,努力提高文化資源的配置與使用效益。

  四是加快支持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要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做好科學界定文化單位性質和功能的研究工作,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分層次、分類別的扶持政策原則和具體支持方案,支持文化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取得新進展,並推動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五是建立健全新型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中央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目前一方面要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非經營性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另一方面要繼續推進建立健全經營性文化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財政部門要主動配合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新形勢,提出具有前瞻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方案。

  六是加強“財政文化”建設工作。“財政文化”是整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獨具財政特色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財政文化”內容豐富、特色鮮明、范圍很廣,主要包括:一要堅持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核心價值取向和工作宗旨﹔二要樹立謀劃全局、求真務實、公共服務的宏觀思維方式和工作作風﹔三是要形成科學規范、嚴謹精細的現代理財觀念、制度體系和工作精神﹔四要塑造勤儉節約、公正廉潔的良好公眾形象和行業風尚﹔五是要打造勤勉敬業、團結協作的優秀人文內涵和團隊精神。“財政文化”建設包括精神、物質和制度等幾個層面。

  當前,要進一步明確以人為本,堅持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的財政工作宗旨,樹立清正廉潔、高效精干的財政隊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力行生財有道、聚財有度、用財有方,塑造愛民親民為民的服務形象,打造物質文化﹔全面協調,民主理財、依法理財,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打造制度文化。“財政文化”的建設過程是財政干部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過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成的過程,也是我們轉變工作作風,更好地做好財政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實踐過程。通過“財政文化”建設把我們的思想凝聚起來,更好地落實黨和人民對財政工作提出的要求,積極貫徹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全面做好財政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財政部部長)

【1】 【2】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