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社科要聞

李長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2011年12月20日)

  2011年12月21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之際,中央文明委召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隆重表彰第三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這對於推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深入開展,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一、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開拓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展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2009年第二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以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精神文明建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目標,以群眾性創建活動為抓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各項工作在改進中提高、在創新中發展,邁上了新的台階。

  1、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更加鞏固。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基礎工程和靈魂工程,貫穿到精神文明建設各個領域。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活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扎實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緊緊抓住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大事喜事和抗擊青海玉樹強烈地震、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等急事難事,開展豐富生動的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和優越性,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廣大干部群眾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強。積極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編寫出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等專題理論讀物,回答干部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解疑釋惑、凝聚共識取得了新成效。

  2、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和主題宣傳活動,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氛圍更加濃厚。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按照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十二五”規劃等重大決策部署,及時廣泛地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大力宣傳中央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和“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政策措施,大力宣傳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意義、重大舉措,大力宣傳“十一五”顯著成就,大力宣傳“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和政策舉措,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成功實踐,廣大干部群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信心不斷增強。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著力解決不同利益群體的思想認識問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進一步形成。加強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以及重大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凝聚社會共識,營造了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的濃厚氛圍。

  3、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社會講文明、講道德、講誠信的風尚日益濃厚。抓住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深圳大運會等有利契機,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倡導文明言行,優化公共秩序、公共環境和公共服務,塑造了文明中國、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評選“雙百”人物和第二批、第三批全國道德模范,推出郭明義、沈浩、楊善洲等一大批先進典型,把開展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與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結合起來,與加強誠信教育結合起來,全社會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進一步完善《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改進測評方法,把教育、就業、住房、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等民生需求納入精神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發揮測評體系的導向作用,推動辦好一批群眾歡迎和受益的好事實事。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發動群眾參與制定和完善職業道德、行業規范、市民公約、村規民約等行為規范,進一步激發了基層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創建的積極性。深入實施《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弘揚革命傳統,激發愛國熱情。組織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婦女兒童、關愛空巢老人、關愛農民工、關愛殘疾人等志願服務,助人為樂、奉獻社會的風尚日益形成。

  4、強力淨化社會文化環境,青少年成長進步的文化氛圍更加積極健康。切實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完善德育教育體系,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資源,並充實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中小學思想品德課、語文課的教學中,廣泛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傳唱優秀童謠、中華經典誦讀等活動,引導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確立崇高追求。加大對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的整治力度,堅決查處取締“黑網吧”,大力推進互聯網行業自律,發揮“五老”網吧義務監督員的積極作用,廣泛開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開展創辦文明網站活動,加快建設綠色公共上網場所,進一步淨化了青少年網絡空間。

  5、著力提高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水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繁榮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開放力度,“十一五”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和社區綜合文化站、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完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網絡不斷完善。廣泛開展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行業文化建設,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

  總的看,過去兩年多來,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關心重視、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結果,是精神文明建設戰線全體同志共同努力的結果。回顧這些成功實踐,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一是必須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一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主線貫穿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原則。二是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服從服務全黨全國工作大局,著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三是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四是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新思想觀念、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和方法手段,不斷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動力。五是必須始終堅持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合力、整體推進。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保障。這些經驗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一定要長期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比,與黨和人民的要求相比,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還存在許多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一些地方和部門領導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高、重視不夠、研究不深、投入保障不足,精神文明建設的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大,精神文明建設的實效性有待進一步提高,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精神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政策措施特別是方法手段仍有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切實把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1】 【2】 【3】 【4】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