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准確把握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
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根本任務是確立全體人民行為的價值標准,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聯系實際、重在提升社會道德水准。要把樹立與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與深化政風、行風建設結合起來,與大力加強誠信建設結合起來,與增強全社會法制意識結合起來,找准切入點和著力點。
(一)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
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這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公民道德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公民和全社會的道德素質。公民道德素質是指包括公民的思想觀念、倫理觀念、價值取向、文化素養、思維方式等在內的品質修養及其外在表現。從全社會角度看,公民的個人道德素質是社會公共道德素質的基礎,公民個人道德素質的總和就構成了社會公共道德素質。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要堅持以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為著力點,引導人民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要把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與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把公民道德建設的內涵和要求有機地融入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旅游景區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去,體現在創建活動的各個方面,突出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突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使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過程成為提升公民和全社會道德水准的過程。
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要求,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導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愛國情感,確立遠大志向,規范行為習慣,提高基本素質,實現全面發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在加強薄弱環節上下功夫,在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引導家庭教育健康發展,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養成和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二)深入開展政風、行風建設
政風、行風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各行各業責任意識、價值意識、道德意識和組織管理狀況與水平的綜合體現。政風、行風與社會道德風氣緊密關聯、相互影響,加強全社會道德建設必須加強政風、行風建設。近年來,我國政風、行風建設明顯加強,不斷取得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仍然突出:一些政府部門和公共企事業單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奢侈浪費屢禁不止﹔一些行業不正之風易發多發﹔在土地征用、房屋拆遷、涉農、涉教、食品生產、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等領域,一些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時有發生,群眾反映十分強烈。
深入開展政風、行風建設,首先,要大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每個職業都有由其職業性質、特點決定的道德准則,這也是從事這一職業的人應當遵循的行為准則、應當養成和具備的道德操守。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升人們的職業道德水平,不僅可以提升一個部門、一種職業、一個行業、一個企業、一個機構的整體素質和公信力,同時可以提升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其次,要堅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制度。進一步擴大評議范圍、規范評議標准、創新評議形式。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原則,評行風也要評主管部門。要重視利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進行評議,為群眾參與提供更多便利,強化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確保發現和解決問題更加及時、有效。再次,要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各級政府、各類公共管理服務部門都要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辦事公開,建立健全服務承諾制度,面向公眾公開承諾服務行為規范、服務質量標准等,接受群眾和社會各界監督。要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逐步鏟除滋生不良政風、行風的土壤和條件。
(三)大力加強誠信建設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社會基本的道德和行為規范。“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孔子曾經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他的學生曾向他請教治國之道,他說:足兵、足食、民信。學生問,不得已必去其一呢?他說:去兵。學生又問,再不得已必去其一呢?他說:去食﹔人都有一死,但無信不立。誠信是立身之本,為政之德,經商之道。從當前情況看,我國在政務、商務、社會等領域以及企業、社會團體、個人行為方面,都存在一些突出的誠信問題,大力加強誠信建設,顯得尤為迫切、必要和重要,不僅關系個人和經濟社會發展,更關系民族素質,關系國運興衰。
要以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重點,以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為支撐,以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為保障,加快建立我國現代社會誠信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政務誠信建設是現代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石。各級國家機關承擔著公共管理服務、維護社會秩序的神聖使命,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直接影響國家機關的公信力,對社會各方面都具有特別突出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必須把政務誠信建設作為誠信體系建設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同時也作為國家機關自身建設和公務員思想作風建設的重中之重,為全社會作出表率,以此推動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建設,推動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建設。要加強誠信法制建設,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大力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努力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
(四)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
道德和法制都是人們共同的社會行為規范,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推動和滲透。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動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
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帶頭遵紀守法、帶頭依法辦事。這不僅是法制的要求,也是從政道德的要求。要以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核心內容,全面加強從政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努力營造廉潔從政、反腐倡廉的社會文化氛圍,引導和規范各級領導干部及機關工作人員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切實做到自律、自警、自省,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
一種道德觀念,隻有成為人們的廣泛共識、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才能蔚成風尚、成為改變社會面貌的強大力量。因此,必須在全社會廣泛深入開展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
充分發揮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等大眾傳播工具作用,深入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更多更好體現民族傳統美德和鮮明時代精神的優秀文學作品、優秀影視劇和優秀文藝節目,寓教於樂、潛移默化,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全體公民的廣泛共識。引導各類娛樂節目、都市報紙、時尚雜志等大眾文化消費品以及商業廣告,積極反映人民群眾主流精神生活和道德風貌,反對和抵制低俗之風和消極頹廢傾向。廣泛開展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群眾性文化活動,把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滲透到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之中,推動形成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文化環境和社會氛圍。
採取人民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形式,推動社會主義榮辱觀實踐活動進機關、進軍營、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引導人們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滲透到日常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中,貫穿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中,使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使之成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注意發現和宣傳人們身邊的好人好事,評選表彰道德模范,學習宣傳先進典型,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廣泛開展科學普及,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族科學素質。倡導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道德評議活動,引導人民群眾對身邊的道德行為展開評判,扶正祛邪、揚善懲惡,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