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關於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要方針
《決定》第二部分重點講這些內容,突出闡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實踐探索的基本結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的豐富和深化,鮮明回答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走什麼路、朝著什麼樣的目標邁進這個帶有方向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決定》提出的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要方針都是圍繞這個重大問題展開的。
《決定》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段話,是我們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也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決定》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體要求,這就是:著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決定》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考慮到,我國是文明古國,是文化資源大國,但還算不上文化強國,迫切需要加快建設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前,已有20多個省區市提出建設文化強省、文化強市的目標。在這個基礎上,從國家層面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符合我國實際,符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有利於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從征求意見的情況看,大家一致贊同這個目標。考慮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一個過程,而且要與國家現代化戰略部署相聯系,《決定》沒有提出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而是強調全黨全國要共同努力,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決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斗目標,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公民素質明顯提高﹔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決定》在總結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方針,就是“五個堅持”:一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強調的是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二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這強調的是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性質。三是堅持以人為本,這強調的是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四是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強調的是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要求。五是堅持改革開放,這強調的是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動力。
六、關於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
《決定》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實現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斗目標,圍繞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從6個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舉措。
第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歷史和現實反復証明,沒有核心價值體系,一種文化就立不起來、強不起來,一個民族就沒有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一個國家就沒有統一意志和共同行動。基於這樣的認識,《決定》首先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行闡述和部署,並將這方面的總體要求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全篇。《決定》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圍繞這項任務,《決定》從4個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決定》提出,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拓展。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決定》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集中體現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國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改革開放教育、國防教育,堅定廣大干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三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決定》提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最能激勵中華兒女銳意進取。要廣泛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廣泛開展時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揚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思想和精神,大力發揚艱苦奮斗、勞動光榮、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四是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決定》提出,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拓展各類道德實踐活動,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要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科學精神,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
在征求意見和起草調研過程中,一些同志建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概括,提出簡明扼要、便於傳播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件起草組進行深入調研,多方聽取意見,委托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專題研究,梳理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種表述。從調研情況看,概括出能夠得到廣泛認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第二,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不論是發展文化事業還是發展文化產業,基礎工作是要創作生產更多優秀作品。這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國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方向總體上是正確的,文化創作生產呈現積極向上、繁榮發展的景象。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待相比,文化創作生產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高質量文化產品還不多,特別是人民群眾對文化創作生產中存在低俗、一切向錢看等問題反映強烈。因此,必須加強對文化創作生產的引導,特別是要牢牢堅持正確創作方向。《決定》提出,正確創作方向是文化創作生產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全面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必須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引導文化工作者牢記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神聖職責,堅持正確文化立場,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最主要的領域是哲學社會科學、新聞輿論、文藝作品、網絡文化。《決定》分別對這些領域作出工作部署。關於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決定》強調,必須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使之更好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要鞏固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研究,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發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示范引導作用,整合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建設一批具有專業優勢的思想庫。關於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決定》強調,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把握正確導向,提高輿論引導的及時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力,加強和改進正面宣傳,加強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要秉持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真實准確傳播新聞信息,自覺抵制錯誤觀點,堅決杜絕虛假新聞。關於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決定》強調,各領域文藝工作者都要積極投身到謳歌時代和人民的文藝創造活動之中,創作生產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要實施精品戰略,鼓勵原創和現實題材創作,扶持代表國家水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優秀藝術品種,積極發展新的藝術樣式,抵制低俗之風。針對互聯網等媒體快速發展的新情況新挑戰,《決定》重點就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作出工作部署。互聯網催生了新的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形成特色鮮明的網絡文化,成為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各種思想文化交匯和意識形態較量的重要平台。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在網絡建設和管理方面積累了成功經驗,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體制,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互聯網突出的特點是技術更新快、發展普及快、信息擴散快,新型網絡傳播手段不斷涌現,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十分重要。《決定》抓住“建設和管理”這兩個關鍵環節作出工作部署,強調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要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支持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展,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的綜合性網站和特色網站,廣泛開展文明網站創建,督促網絡運營服務企業履行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要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加強對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等的引導和管理,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深入推進整治網絡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專項行動,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信息安全。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對引導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決定》提出,要堅持把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作品最高標准,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形成科學的評價標准。要建立公開、公平、公正評獎機制,精簡評獎種類,改進評獎辦法,開展積極健康的文藝批評,在資金、頻道、版面、場地等方面為展演展映展播展覽弘揚主流價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條件。
![]() | ![]() |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