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对民族精神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
《史记》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的生命及其精神,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消逝而消逝,也没有随着历史的过去而凝固,而是一个继续流淌着的过程,它是传统精神,但经过净化、升华之后又变为现实精神,并指向未来。
《史记》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空洞的,是由无数个实实在在的个体身上所体现的精神而形成的,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中。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从这里开始发源。民族生命、民族精神犹如一江春水,细大不捐,兼收并蓄。在三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河流愈来愈宽,声势愈来愈大,力量愈来愈强。如果把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比作一个母系统的话,那么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一个子系统。在这些子系统里,有无数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生命在跃动。它的跃动,使整个系统都充满了活力。《史记》中许多人物积极进取、刚强不息、勇于革命,也正是活力的体现。一个民族的大厦需要全民族的人来支撑。而《史记》中大量的优秀人物、脊梁人物,在支撑民族大厦过程中起了中坚作用,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部史书,《史记》通过独创的编撰体制展现我们的民族精神。司马迁第一次把中华民族三千年历史纳入一个巨大而又有系统性的载体之中。《史记》是纪传体著作,以人为核心反映历史的变化,所以,对于民族精神的展现主要是通过各阶层人物来实现,这些人身上有我们民族精神的徽记。本纪、世家、列传三体各有侧重,从不同的层面展现帝王、贵族、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三体的开篇颇有深意,它们具有共同的思想特征,即以“德”和“义”立意,已经体现出我们民族的价值追求。本纪开篇《五帝本纪》,突出五位帝王的“德”和“让”,有德者有天下。世家第一篇《吴太伯世家》,司马迁在《自序》中阐明创作主旨:“嘉伯之让,作《吴世家》。”列传第一篇《伯夷列传》亦是如此:“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所以,司马迁选择人物,其中就蕴含着他的精神追求。一些高官厚禄之人没有进入史书反而一些下层人物入选,目的就是要突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物。《史记》选择人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物精神的选择过程。“八书”展现不同时代的文化典章制度,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丰富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背景。“十表”则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清晰展现中华民族三千年历史的流程。因此,《史记》五种体例互为补充,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这个系统中得以体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