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法选择的命定归宿
对学生的作品,导师李彬教授这样评价:“曾维康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调查报告。首先,如此集中、翔实展现中国农民群像与心声,在共和国新闻史上尚属罕见。虽然当代诸多学科以及众多学者对此都有堪称经典的专题研究,但从新闻学介入这个领域,这应是第一篇。唯其如此,愈显珍贵。这样一部作品不仅突出展现了当下中国农民的‘原生态’,也为社会史、政治史、心态史、民俗史等提供了颇有参考意义的一手文献。其次,为以一人之力实现这些目标,作者不仅做了所有新闻学基本功课,包括案头工作、采访调查、谋篇写作等,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如三农问题、社会转型等,并结合自身来自乡村、又对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基层状况有所了解等优势,对作品及其主旨进行了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思考……”
李彬教授对我说,报告采用口述叙事,虽经过用心剪裁,但有的地方还是不免琐细、拖沓、重复,如何处理“原生态”与“可读性”之间的矛盾,尚需进一步思考探索,但瑕不掩瑜,曾维康开了新闻系研究生的一个先例。
半年前,带着这份“对学生时代的交代”,曾维康毕业离开清华园,作为选调生远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我从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办得知,毕业前曾有系里的老师给他推荐了一份年薪十几万元的工作,连带着解决北京户口。“唉……怎么可能不心动呢?你知道,那是很痛苦的一段时间。2007年父亲去世,眼下母亲还一个人在老家辛苦种地。家里就我一个大学生,母亲坚决不同意我再回农村工作,和我吵得很厉害……”
曾维康还是选择了农村。他说,爱、责任与坚持让他奔向了这个命中的归宿地。“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从农村来,要到农村去。”这不算出人意料,至少于我看来很平常——
2009年3月21日晚间,那是我与曾维康认识之初。清华大学西阶教室内,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李成贵为清华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演讲。演讲结束的提问环节,第一个举手的是曾维康,面对台上的权威他没留任何情面,“您的演讲很完整,理论也无懈可击,但我没有听到任何面对广大基层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实际对策,您了解农村的乡亲们最真实的疾苦吗?”
那时,我与曾维康相邻而坐。他说话时,拿着话筒的手在颤抖,眼眶里饱含着泪水。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地名除湖北、荆州外为化名)
26位口述乡民列表
刘贤良,男,61岁,乡镇企业干部,平凡村八组人。因早年曾教过18年书,村里人人都叫他“刘老师”。他在地方上德高望重,为人正派,热心地方公益事业。
徐立人,男,41岁,原平凡村党支部书记,平凡村五组人。历任平凡村村安保主任、会计、村副主任、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2009年11月前往长沙打工。
张新平,男,49岁,乡村民办教师,平凡村九组人。曾任平凡村小学校长,教龄长达30余年。
曾太平,男,64岁,乡村医生,平凡村一组人,是曾宏图的父亲。20岁起开始在平凡村卫生室行医。
曾宏图,男,38岁,乡村医生,平凡村四组人,曾太平之长子。2010年底,他在县城的“黑诊所”营业8个月之后关门。目前在给别人打工。
周大师,男,40岁,乡村道士,平凡村五组人。
杨学勤,男,32岁,大学讲师,原平凡村七组人。1998年,杨学勤成为平凡村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传为佳话。
陈永信,男,55岁,国家干部,原平凡村五组人。1995年调入镇里工作,先后担任副镇长、政协联络主任。
慧芳姐,女,32岁,私营企业老板,原平凡村七组人。结婚后,与老公在广州创办了一家生产DVD的电子厂。
东方哥,男,43岁,在外养猪,平凡村一组人。18岁自立门户时就带着一帮人组建起自己的施工队,在村内小有名气。
老刘,男,52岁,在外务工,平凡村七组人。2010年,老刘被驶来的公交车撞倒,头部失血严重。康复后,老刘被鉴定为“十级伤残”。
虎哥,男,32岁,在家务农,平凡村三组人。2009年底,他除了种地外,还在隔壁镇上租了一个鱼塘养鱼。他是平凡村年轻人中致富的典型。
刘汉田,男,41岁,在家务农,平凡村六组人。专门在外面跑运输,夫妻俩是平凡村勤劳致富的模范。
徐添富,男,40岁,在家务农,平凡村五组人。从小就与养殖结缘,是平凡村有名的副业大户。
大平哥,男,45岁,在外务工,平凡村六组人。2007年以前,他和妻子一直在家种田。因妻子身体欠佳,不能再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两人外出打工。
阿童,男,18岁,在外务工,平凡村九组人。2008年初中毕业后,到市里学汽修。2010年春节过后,被同乡带到温州打工,当起了快递员。
周元,男,22岁,在外务工,平凡村一组人。后到广州打工。期间受旁人诱惑,陷入“传销”陷阱。目前仍在广州打工。
小琴,女,21岁,在外务工,平凡村二组人。初中毕业后学了一门裁缝的手艺。她是平凡村出门打工者中年龄较小的青年之一。
松哥,男,32岁,在外务工,平凡村七组人。初中毕业后当过几年小学教师。2005年到广东打工。2009年3月开始租房子开旅社,主要客人是长途货运司机。
刘天,男,26岁,在外务工,平凡村四组人。2003年初中毕业后学裁缝,2004年开始打工生涯。
水英爸,女,58岁,在家务农,平凡村八组人。儿、媳皆出去打工,她和丈夫、两个孙子生活在一起。家里开了一个小卖部和一个茶馆。
曾为民,男,64岁,老干部,平凡村一组人。先后担任平凡村团支部书记兼民兵连长、分管水利和财经的副书记,1988年卸任。
李明耀,男,70岁,老干部,平凡村五组人。先后担任平凡村民兵连长、分管财经和生产的副书记,中间当过一年的一把手。
徐日富,男,75岁,老干部,平凡村三组人。曾担任平凡村民兵排长。
马湘雨,男,67岁,国家干部,平凡村十组人。坐过几年牢,在经过3年多的努力后,1992年恢复党籍和工作,担任镇农村福利院院长。期间,他荣获市、县奖励20余次,被评为市“十佳共产党员”。
周群芳,女,76岁,在家务农,平凡村八组人。12岁被送到平凡村当童养媳,16岁结婚,34岁时丈夫因病去世,一个人将5个儿女抚养成人。
![]() | ![]() |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