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意見,現將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四批)招標評審結果予以公示,接受學界和社會監督。公示時間為2012年12月19日至26日。公示期內,如有異議,請與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規劃處聯系。
附件: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四批)公示名單(41項)(附后)
聯系人:孫 璐
電話:010-83083060;電子郵箱:npopss@vip.163.com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長安街5號;郵政編碼:100806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2012年12月19日
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四批)公示名單(41項)
序號 | 首席專家 | 責任單位 | 課題名稱 | 主要涉及學科領域 |
1 | 張屹山 | 吉林大學 | 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計算及結構轉換路徑研究 | 應用經濟、理論經濟、統計學、計量經濟、計算機科學等 |
2 | 馬蔡琛 | 南開大學 | 我國預算績效指標框架與指標庫建設研究 | 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 |
3 | 池仁勇 | 浙江工業大學 | 中國中小企業動態數據庫建設研究 | 產業經濟、管理學、信息技術及應用、統計學等 |
4 | 王曉曄 | 湖南大學 | 壟斷認定過程中的相關市場邊界劃分原則與技術研究 | 法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 |
5 | 劉世慶 |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 我國流域經濟與政區經濟協同發展研究 | 管理學、應用經濟、環境科學、區域經濟、地理科學等 |
6 | 吳志強 | 同濟大學 | 國際創新城市構建與中國城市圈發展戰略規劃研究 | 城市科學、管理學、地理科學、應用經濟學等 |
7 | 徐麗群 | 上海交通大學 | 我國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續優先發展的制度設計與運營機制研究 | 交通運輸、城市規劃、應用經濟、管理學等 |
8 | 王冀寧 | 南京工業大學 | 我國食品安全指數和食品安全透明指數研究:基於“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視角 | 食品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應用經濟、統計學等 |
9 | 王永貴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我國自主創新型技術趕超發展戰略與路徑研究——基於跨學科協同的多層次整合研究 | 技術經濟、產業經濟、政策科學、預測學、管理學等 |
10 | 熊偉 | 浙江大學 | 我國重大裝備產品質量管控模式與方法研究 | 管理學、統計學、經濟學、信息科學、機械制造等 |
11 | 王文平 | 東南大學 | 我國產業生態經濟系統優化及運行機制研究 | 產業經濟、生態學、系統科學、管理學、技術經濟等 |
12 | 余貽鑫 | 天津大學 | 智能電網對我國能源供用方式和能源產業格局的影響及發展戰略研究 | 電氣工程、管理學、產業經濟、能源科學等 |
13 | 陳德敏 | 重慶大學 | 我國再生資源產業頂層設計與發展實現路徑研究 | 應用經濟、管理學、資源環境科學、理論經濟等 |
14 | 劉少軍 | 中南大學 | 深海採礦規章制定與海洋強國研究 | 海洋科學、地礦學、公共管理、法學、國際問題研究等 |
15 | 王俊豪 | 浙江財經學院 | 中國城市公用事業政府監管體系創新研究 | 規制經濟學、公共管理、法學、城市規劃等 |
16 | 桂世勛 | 華東師范大學 | 未來十年我國城市老年人口居家養老保障體系研究 | 老年社會學、社會保障學、人口學、法學、城市規劃管理、行為科學等 |
17 | 孔凡斌 | 江西財經大學 | 我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新模式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例 | 應用經濟、生態學、農林經濟管理、地理學、水科學、區域規劃等 |
18 | 王慧敏 | 河海大學 | 保障經濟、生態和國家安全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研究 | 經濟學、水科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信息學等 |
19 | 左其亭 | 鄭州大學 | 基於人水和諧理念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研究 | 水科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政策科學等 |
20 | 徐宗學 | 北京師范大學 | 我國河湖水系連通重大戰略研究 | 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生態科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 |
21 | 徐玖平 | 四川大學 | 重特大災害社會風險演化機理及應對決策研究 | 災害學、管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系統科學、信息技術等 |
22 | 樂國安 | 南開大學 | 基於大規模網絡實際測量的個體與群體行為影響分析研究 | 心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社會學、行為科學等 |
23 | 崔保國 | 清華大學 | 下一代互聯網與我國參與建構世界信息傳播新秩序研究 | 新聞傳播學、國際問題研究、應用經濟、信息與通信工程等 |
24 |
杜小勇 盧小賓 |
中國人民大學 | 雲計算環境下的信息資源集成與服務研究 | 計算機科學、情報科學、信息工程、管理工程等 |
25 | 孫建軍 | 南京大學 | 面向學科領域的網絡信息資源深度聚合與服務研究 | 圖書情報、檔案管理、信息科學、網絡技術等 |
26 | 曹樹金 | 中山大學 | 基於特定領域的網絡資源知識組織與導航機制研究 | 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認知科學)管理學等 |
27 | 何婷婷 | 華中師范大學 | 互聯網環境下的語言生活方式與建設和諧的網絡語言生活研究 | 語言學、計算機科學、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等 |
28 | 王初明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漢語二語學習的認知過程與高效率教學模式研究 | 語言學、二語習得、教育學、認知心理學等 |
29 | 呼和 |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語音聲學參數統一平台建設研究 |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語音學、計算機科學、聲學等 |
30 | 龔群虎 | 復旦大學 | 基於漢語和部分少數民族語言的手語語料庫建設研究 | 語言學、計算機科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手語科學 |
31 | 王厚峰 | 北京大學 | 面向網絡文本的多視角語義分析方法、語言知識庫及平台建設研究 | 語言學、語義學、計算機科學技術、人工智能、統計學等 |
32 | 劉超 | 北京師范大學 | 中國人社會認知的特征:心理與腦科學的整合研究 | 心理學、認知和行為科學、腦科學、社會學等 |
33 | 徐雲 | 浙江工業大學 | 自閉症兒童早期發現、干預、教育的跨學科研究 | 醫學、教育學、心理學等 |
34 | 徐蘇斌 | 天津大學 | 我國城市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研究 | 建筑學、文物保護、城市規劃、科學技術史、社會學等 |
35 | 張加萬 | 天津大學 | 我國線性文化遺產保護及時空可視分析技術研究 | 非遺保護、考古學、影像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 |
36 | 許端清 | 浙江大學 | 中國石窟寺考古中3D數字技術的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 | 考古學、計算機科學、數字成像技術、歷史學等 |
37 | 朱青生 | 北京大學 | 中國漢代圖像數據庫與《漢畫總錄》編撰研究 | 美術學、藝術史、計算機成像技術、歷史文獻學等 |
38 | 徐小力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 “世界記憶遺產”東巴經典傳承體系數字化國際共享平台建設研究 | 電子工程、信息處理、文化人類學、宗教學、語言學、文獻學等 |
39 | 萬鄂湘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國民事指導性案例庫建設研究 | 法學、社會學、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等 |
40 |
劉士國 金泰廙 |
復旦大學 | 重金屬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機制研究 | 法學、醫學鑒定、環境科學、社會學等 |
41 | 朱景文 | 中國人民大學 | 法治評估創新及其在中國的推廣應用研究 | 法學、社會學、政治學、評價科學等 |
(責編:張湘憶、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