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者專欄>>豐子義>>文章精選

豐子義:論科學發展的科學性

  2012年11月30日15:08  來源:人民網

  科學發展理念的確立,是發展觀上的一大變革和創新。實際上,關於發展科學性的理解和把握,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學理性問題,而是一個具有深刻內涵並具有強烈針對性的社會現實問題。科學發展是在經歷了種種挫折和失敗之后,尤其是遭遇到各種社會發展災難和人的發展災難之后提出來的,因而其科學性主要是就其“合理性”而言的,是與發展的“不合理性”相對的。發展的合理性所內涵的意蘊是多重的,既有合乎規律的含義,又有合乎目的的含義即合乎人的發展這一最終目的的價值指向和價值追求﹔前者反映的是對規律的尊重,后者反映的是對人的尊重﹔前者體現的是科學維度,后者體現的是價值維度。可以說,發展的科學性或合理性就體現了這種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科學維度與價值維度的統一。因此,發展的科學性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學所能涵蓋得了的,它既包含有倡導科學、尊重規律的基本要求,又包含有超越這種基本要求直接指向人的發展這一價值追求。發展的科學性就是由這兩種規定復合在一起形成的。

  一、人的發展目的的實現,必須依賴於對發展客觀規律的尊重

  首先,人的發展目的的實現,必須依賴於對發展客觀規律的尊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中,人的發展當然是目的。但是,“以人為本”、實現人的發展,並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也不是一個單純的理念,而是要付諸實踐。要使這一目的得以順利實現,無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遵循客觀規律,按科學的態度和規則來推進發展。人的願望的實現固然需要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但這種發揮並不是恣意妄為,隨心所欲。人的實踐活動過程既是人們的能動創造過程,同時也是客觀規律對主體活動及其作用的制約過程﹔人既是歷史的劇作者,又是歷史的劇中人。人們隻有把自己的活動行為建立在認識和遵循對象活動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在實踐活動中達到預想的目的,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推進自己的發展。盲目的蠻干和任意的發展,雖然短時間內也會滿足人的某種需要,但從長遠來看,則是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嚴重破壞。因此,堅持科學的發展,必須使目的性建立在規律性的基礎之上,以人為本應當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

  在近些年有關“人類中心主義”的討論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重新審視和強烈質疑,由此也引發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實際上,真正需要審視和反思的,不是人的主體地位,而是人的主體性的發揮方式。在人與自然關系中,人永遠是主體,不可能將自然界也作為主體。但是,承認人的主體地位並不等於認可人的主體性隨意發揮。二者有聯系,但畢竟是不同的兩回事情。生態危機的根源,並不在於確認和強調了人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而在於使人的主體性作了極端的發揮。主體性為所欲為的結果,最后導致危機的形成。所以,反思的結果,不是把人降低到動物,不是消除和拒斥人的主體性,而是要使人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有一個合理的定位,並自覺地按照規律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防止主體性的無限膨脹。由此說來,突出人的中心地位與自覺服從規律決非是矛盾的。

  二、強調尊重規律不能無視對人的發展價值的考慮

  首先,規律問題本身的提出和探求,就是從人的目的、需求出發的。人們正是為了滿足一定的目的和需要,才提出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的問題,才提出科學探索的問題。沒有人的發展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引導,科學的問題壓根兒就不會自然產生。

  其次,對於規律的把握,不能離開人的活動。社會發展規律並不是完全外在於人的純客觀力量,而實際上不過是人的活動的內在聯系。離開了人的活動及其內在聯系,根本不會有什麼社會發展規律。規律就生發和體現於人的活動和價值追求之中。即使是近乎“自然的”運動規律,也是在進入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形成的,而非純自然產生的。像科學發展所提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規律性要求,就是根據人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之所以要協調發展,就是因為沒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建設,就不可能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當然也就談不上人的全面發展﹔之所以要協調發展,就是因為沒有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國內與國外之間的協調,社會就無法達到和諧,人的正常、和諧的發展也就沒有任何保障﹔之所以要可持續發展,就是因為沒有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當代人與后代人的永續發展將會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發展的規律性要求,就是為了排除人的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障礙,使人的全面發展得到具體落實。另外,科學發展所內含的生態文明的規律,也不是純粹的自然界發展規律。因為隻要涉及文明,必然是和人的活動及其影響聯系在一起的。純粹的自然現象和事物無所謂文明與不文明,這是自然界本身運動變化的結果,而文明則是人的活動的產物,因而生態文明的規律必然是和人的行為方式直接相關的發展規律。

  再次,就經濟領域而言,看似客觀的經濟發展尤其是生產力的發展,也決非是單純的經濟增長或“物”的增長,而實質上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積極展現,是人的能力的發揮和發展。生產力發展與人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一致的。總的說來,規律本身的形成及其認識、把握,就內在地包含著人的因素,包含著人的發展的價值指向。要深刻闡明科學發展的科學性,不僅要指明它體現於兩大維度即科學維度與價值維度,更重要的是揭示和闡明兩大維度之間的內在聯系,即闡明其本質上的一致性。

  馬克思實際上就是這樣看待社會發展問題的。在馬克思的視野裡,探討社會發展與追求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馬克思的理論探討,主要關注的是人類的命運問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問題。正是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構成了馬克思的理論主題。由這種主題所決定,研究的重點必然是人的實踐與社會發展,因為實踐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是實現人的發展的前提和條件。馬克思理論探討的根本任務就是研究實踐活動和社會發展的內在聯系、內在矛盾及其發展規律,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以通過改變世界來最終實現工人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研究社會發展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尋求人類解放和人的發展的具體道路與方式。改變現實世界,促進社會發展,為的是改變人的現有生存狀況,使自己的本質力量得以充分發展和實現﹔社會發展的合理性也就體現在它能為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有利的社會條件,保証人的價值能夠得到正常實現,促進人的發展。因此,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是交融在一起的。簡而言之,社會發展是包含著價值意蘊的歷史運動。在社會歷史領域中,發展或不發展不僅是以社會客體發展的程度來界定的,而且是以發展的結果對主體的價值關系來確定的。完整意義上的社會發展,是同人的發展及其價值理想的實現直接相關的發展。人正是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身,創造和實現自身的價值,這種追求和創造活動便形成了社會發展。這些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論,對於我們今天研究社會發展、推進科學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摘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2年第4期)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