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者專欄>>馬敏>>文章精選

馬敏:創新教師教育培養未來教育家

  2012年11月30日15:00  

從今年開始,6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將開始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建立相應的制度。這個具有示范性的舉措,就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人力資源配置方式的變化、全面素質教育的推行、新一輪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實施以及教師隊伍自身結構的變化,我國傳統的教師教育發展模式面臨著諸多的不適應和不協調,迫切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作出回答。我們認為,創新教師教育是培養教育家的根本。

要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新時期部屬師范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為:不僅要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一流的師資,還要培養一批未來的教育家。定位決定著培養模式、培養內容、培養方法等。我們培養的師范畢業生除具備基本的教師素養外,還應具備以下未來教育家的一些素養:樂教——具有堅定的職業信念、良好的師德、高度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懂教——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觀念,掌握教育教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了解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踐狀況。會教——具備過硬的教學基本技能。具備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組織、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能力﹔普通話和板書達標,且具有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較好地掌握開展班級活動的技能。善教——學科專業基礎扎實,具備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發展潛力。

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完善教師教育體系。我們的實踐是,學科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相對獨立,構建多層次的教師教育培養體系。針對重點高中師資的要求,華中師范大學逐步探索、完善以下三種培養模式:一是“主修專業+教師教育課程模塊”(“3+1”)﹔二是“主修專業+教育類第二學士學位”(“4+1”)﹔三是“主修專業+學科教學論碩士研究生”(“4+2”)。三種培養模式在培養目標、課程安排、能力要求等方面呈梯級遞進關系,以“3+1”為主體,以“4+1”為紐帶,以“4+2”為高端,實現“本科—第二學士學位—碩士研究生”有機結合的教師教育培養體系。此外,還要將職前職后有機結合,積極探索教師教育職前職后結合的新模式,構建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教師教育體系。

要改革人才培養方法

不能再搞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必須要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這就要開展研究性學習,採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另外,教學手段也要創新。目前,以現有師范院校為主體的教師教育機構,信息基礎設施和資源建設相對比較薄弱,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尚未普及,在教師教育中還不能廣泛應用現代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手段,這種情況難以適應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加強教師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一是加強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信息技術素養﹔二是發揮技術優勢,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三是重視學生獲取和應用信息能力的培養。

課程結構和內容要創新

培養未來教育家的課程設置不同於培養一般師資的課程設置,一定要結合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實際,構建具有時代特色、國際視野的鮮活的知識內容體系。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廣博的知識,這也是成為教育家的重要基礎。而有關教師基本技能的內容設置也不能再是傳統的“老三門”,要結合新時期的基礎教育發展進行創新。此外,還要開設中外教育家研究一類的課程,讓學生學習吸收借鑒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辦學思想。比如中國平民教育第一人晏陽初就很少有人知道。晏陽初雖然曾在美國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和歷史,分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又曾被美國錫拉丘茲、路易斯維爾等3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但他卻立志獻身平民教育事業,有理論有實踐地在廣大鄉村進行了一場極為深刻的改造運動,為貧窮勞苦的人民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此,聯合國曾聘他為教科文組織顧問,而1943年哥白尼誕辰400周年之際,美國百余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代表將他評選為“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之一,與愛因斯坦、杜威、萊特、福特等世界名人並肩。要深入研究和學習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對教師的職業精神進行系統的教育和熏陶。

要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

現在的師范大學生最缺的是實踐動手能力和對基層教育的了解,因而更要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一定要讓學生到基層進行鍛煉和實踐,通過到基層、到農村教育第一線鍛煉來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國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晏陽初的成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他們都是高度重視基層實踐的。一方面,要貼近基礎教育實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學科教學論師資隊伍建設,聘請優秀中學教師擔任教師教育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整體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走到基層,走到農村去,關注基層教育,了解基層教育,熟悉基層教育,引導學生把所學理論與中國基礎教育實際相結合。隻有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

要營造為人師表的校園氛圍

師范大學對學生行為規范的要求應更嚴格,良好的道德品質不是教成的,而是在日常的行為規范中逐步養成的,是在一種濃厚的校園氛圍中養成的,所以要重視師范大學生的養成教育。因此,在育人過程中,我們更要注重一種為人師表氛圍的營造。具體來說,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活動載體,在校園裡營造一種倡導高尚的師德師風、獻身祖國教育的崇高追求、做未來教育家的遠大理想的氛圍,讓學生在這個濃厚的氛圍中成長成才。

教師教育創新是當前部屬師范大學面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需要不斷地去研究新形勢、探索新思路、解決新問題,為推進我國教師教育發展、培養一批真正的教育家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校長馬敏)

來源:中國教育報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