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者專欄>>馬敏

華中師大校長馬敏談學問之道與做人之道

  2012年11月26日09:50  來源:華中師大新聞網

12月28日晚,校長馬敏教授作客“百年求索——名師講壇”,為大家作了題為“學問之道與做人之道”的報告。校團委副書記吳紅斌主持,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澳門的師資培訓班學員參加了報告會。

馬敏圍繞“學問之道與做人之道”,從“為人與為學”、“學問是一生的事業”、“歷史的參與與參與歷史”以及“學問的最高境界”四個方面侃侃而談,旁征博引並結合自己做學問的一些經驗與經歷,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講到為人與為學方面,馬敏別強調人品的重要性,結合國內外甚至是我們身邊出現的學術腐敗事件,他再次告誡廣大學生要做學問一定要先學會做人,我們華師的校訓“求實創新、立德樹人”就是強調“德”的重要性,而且名師的魅力不僅在於學術上的造詣,更在於他們崇高的人格和價值情懷。而崇高的人格不僅確立他們的學問高度更是道德高度。他根據自己的在國內外的求學經歷總結了所謂大師的幾種表現,首先是有恢弘的氣度不僅是在知識學問上更在於為人的風度﹔純真如稚子誠心待人,勇於承擔,“治學不為媚時語,獨尋真知啟后人”,治學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不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要敢於堅持﹔善為人師,在此,馬校長特別指出一個好老師最好的體現就是“愛自己的學生”。

在提到“學問——一生的事業”時講到,做學問一定要有耐性有韌性,如同圍棋中的“流水不爭先”,一步步扎扎實實,慢條斯理,做學問也是如此,不可急躁,順乎自然便是一種極高的人生境界、學問境界、藝術境界,這種“不爭”的氣度事實上是一種人生的大徹大悟,在不爭中有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

在談到死學問與或學問的問題上,他告誡大家要走出書齋,關心社會,要參與社會影響社會古為今用,將所學的知識服務於社會,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隻有這樣才能將學問越做越活。在談到學問的境界時,馬教授借用王國維人生三境闡釋了這一問題,重點講到做學問是要注意求真與求實,隻有這樣才能獲得治學的樂趣與滿足。

最后,馬敏對在場的同學深情寄語:“學問是一個人一生的追求,所謂榮華富貴都只是過眼雲煙如落花流水,人生短暫唯有事業、學問才是永恆的。”真誠的話語,認真的治學態度博得了在場同學老師熱烈的掌聲。在最后的互動環節,馬敏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在回答一個同學關於他是如何處理自己學問與作校長工作關系的時候,馬校長表示自己由於擔任了學校的行政工作,的確是很少有時間做學問了,但是作為現任校長一定會“在其位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華師的管理工作,同時會擠出時間不斷學習。在回答研究生培養的問題上,馬教授強調研究生一定要打好學問的基礎,多讀書多思考,至於發表論文要慎重而為之,不可為了發論文而寫論文。

來源:華中師大新聞網

(責編:張湘憶(實習)、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