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學者專欄>>馬敏

馬敏 洪振強:中國同盟會研究的十大議題

  2012年11月26日09: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中國同盟會作為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領導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晚清封建王朝的統治。在持續百年的研究中,大體形成了十大議題。

  議題一:中國同盟會是怎樣成立的

  長期以來,眾多著述基本都持“聯合說”,認為同盟會是各革命力量的大聯合。或認為是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共同聯合而成。或認為是以這三團體為主,還包括日知會等各革命團體的聯合。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有人認為同盟會是一個大拼盤,類似於“民主同盟”。有學者質疑“聯合說”,或認為光復會並未加入同盟會,或認為同盟會是孫中山與全國革命力量特別是留日革命分子相結合而成立的革命團體,非以往革命團體之聯合。
中國社會科學報》
  議題二:同盟會的性質是什麼

  孫中山等人視同盟會為革命黨,而非政黨。新中國成立后,基本把同盟會定性為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78年,有學者提出,同盟會是一個有綱領有組織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在其內部存在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即激進派,但不存在資產階級自由派和地主階級反滿派。沒有三派階級政治力量的分野,但大致有以孫中山、朱執信為代表的左派,以黃興、宋教仁為代表的中派和以章太炎、吳稚暉、李石曾為代表的右派。2006年,有學者提出,同盟會不是資產階級政黨,而是全國各階級革命群眾的聯合政黨,是國民革命的聯盟。

  議題三:怎樣看待同盟會的綱領

  對“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十六字綱領,大陸學界一般認為它對推動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爭起了積極作用,符合時代需求,但同時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階級局限性,缺乏徹底的反帝國主義以實現真正民族獨立的綱領,缺乏徹底的能廣泛動員民眾參加革命斗爭的消滅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土地綱領,也缺乏描繪革命宏大前途的綱領,因而難以完成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議題四:怎樣看同盟會的內部分歧及分裂

  以往一般認為,同盟會三大階級政治力量的分野導致了同盟會內部分歧。后有學者提出,不存在三大階級政治力量的分野,但存在左、中、右三派,存在地域宗派意識。或認為,同盟會的分裂源於思想分歧,但在其發展過程中,思想分歧逐漸被掩蓋起來,個人主義、宗派主義、分散主義、行會主義和山頭主義逐漸上升。或認為,同盟會上層分歧與孫中山“偏激固執、我行我素”的個性密切相關。或認為,同盟會的分歧分裂與孫中山治黨失策或“大同盟”建黨路徑有很大關系。或認為,同盟會本部設於東京有著不可克服的弱點,日籍會員的挑唆起了壞作用。

  議題五:怎樣看同盟會的軍事策略及其與會黨、新軍的關系

  同盟會曾採取群體性武裝起義和個體性的暗殺活動。或認為,暗殺活動不能動搖清朝統治基礎,是一種消極手段。或認為,暗殺活動對辛亥革命有推動作用,不能一概否定。

  有學者認為,孫中山選取西南邊境作為武裝起義的突破口,過分關注南方而忽視長江流域,是策略失誤,還犯有軍事冒險主義的錯誤。但也有人認為,1907年南方邊省的革命形勢比其他地區優越,孫中山選擇在南部發動武裝起義無可指責。

  同盟會發動武裝起義的依靠力量主要是會黨和新軍,對此學界有共識。目前,對同盟會與新軍之關系的研究還較薄弱。同盟會與會黨之關系,研究較多,分歧也較大。或認為,同盟會對會黨沒有教育和改造,更沒有通過會黨去聯系以農民為主體的下層群眾。或認為革命派對會黨的聯絡過程也是對會黨進行改造和教育的過程,通過會黨聯系下層群眾,同農民結成了間接聯盟。或認為同盟會與會黨之間只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或認為會黨是革命起義的直接行動者,作用巨大,某些起義就是會黨起義,比如萍瀏澧起義。

  議題六:怎樣看同盟會的領袖與人物群體

  對黃興,學界基本認為他是孫中山的革命助手,但也有人認為他在同盟會的建立和發展中和孫中山一樣起了關鍵作用,不是幫襯。學界對章太炎和陶成章二人在同盟會中的分裂行為基本持批評觀點,但也有不同聲音。對宋教仁,有人認為他因嚴重的神經衰弱而精神不振,產生消極情緒,對同盟會的鬆散負有一定責任。

  關於留學生群體,有人認為,留日士官生群體佔同盟會總部會員數的近十分之一,在東京同盟會總部和各地同盟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關於地域群體,有人研究了湘籍志士,認為他們自始至終參與同盟會活動,作用巨大。關於女性群體,有人系統研究了同盟會時代女革命志士的活動。關於外籍會員群體,有人專門研究了同盟會中的8名日籍會員,認為他們雖起了積極作用,但又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同盟會的內部矛盾與沖突。

  議題七:怎樣看同盟會在武昌起義中的作用

  或認為同盟會,包括同盟會中部總會對武昌起義的作用十分有限,武昌起義成功主要是湖北革命力量努力的結果。或認為武昌起義雖是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直接推動,但是由同盟會中部總會來領導實現,是其注重長江流域革命發展的結果。或認為武昌起義的勝利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長期斗爭的結果,因為文學社、共進會和同盟會有著極大關系,武昌起義也是在孫中山革命思想和同盟會革命方略指導下進行的,且有同盟會會員參加了武昌起義。

  議題八:怎樣看同盟會海內外支部與分會的作用

  同盟會在海內外有不少分會與支部。至今對各地分會與支部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有人研究了香港分會,認為它在眾多分會中作用最大,甚至超過了東京本部。

  議題九:怎樣評價同盟會的組織建設

  以往主要集中於考察同盟會的整體組織狀況,包括組織人事、財務狀況等。近幾年,有人從政黨政治學的角度研究同盟會的組織建設,認為它不是“政黨本身含義上的那種政治黨派”,存在著明顯的組織缺陷,組織聯系十分薄弱,功能是畸形的,孫中山等人重軍事、行政而輕黨務的傾向明顯抑制了黨權的彰顯,極大影響了同盟會結構的穩定和功能的發揮。

  議題十:如何評價中國同盟會的歷史地位

  孫中山說:“中華民國何以成?以有同盟會。”毛澤東說:“清朝,早被推翻了,什麼人推?孫中山領導的黨和人民。”

  大陸學界視辛亥革命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把同盟會定性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作用是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完成了推翻滿清封建統治的民主任務。台灣學界則基本認為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國民革命,同盟會是革命力量的大聯合。
 

(責編:張湘憶(實習)、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