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優秀成果選介

轉型時期中亞民主化問題:現狀、成因及趨勢

——“中亞五國政治民主化問題研究”成果簡介

  2012年05月23日10:30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遼寧大學李淑雲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亞五國政治民主化問題研究”(項目批准號為05BGJ010),最終成果為專著《轉型時期中亞民主化問題:現狀、成因及趨勢》。2012年1月經同行專家鑒定,以優秀等級結項。課題組成員:殷紅。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政治民主化、經濟市場化和國家現代化是全球化時代無法回避的問題,更是蘇東劇變后獨立的各國必須面對的問題。蘇東劇變帶來的不僅是世界大變革,而且使劇變后的各國進入了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全面轉型。轉型關系到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重組,關系到民族國家獨立主權的鞏固,也關系到各國未來發展道路的選擇。從國際政治現實來看,轉型國家的政治民主化問題確實非常重要。中亞五國皆屬轉型國家,但對中亞五國而言,其經濟、政治和社會轉型既不同於俄羅斯和外高加索國家,也不同於中東歐國家。中亞地區近代以來未出現過現代民族國家,19世紀60年代被沙皇俄國吞並后,成為沙俄的殖民地,蘇聯成立后,又成為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后,被民主化浪潮裹挾、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重壓之下獨立的中亞各國,因形勢所迫開始了政治民主化進程,因此,剛剛步入轉型期的中亞各國的政治民主化問題成為了焦點問題。

  在轉型時期,中亞的政治民主化進程不僅受到內部轉型的影響,同時又被外部勢力所左右。在中亞各國二十年的民主化進程中,中亞各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轉型是影響其民主化進程的內部因素,政治、經濟、社會轉型與民主化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轉型直接影響到民主化發展進程,而民主化程度的高低又作用於轉型。而國際形勢的變化,外部勢力的干預、大國地緣政治利益的爭奪對於處在轉型階段的中亞各國起到了非常大的制約作用。獨立初期的中亞各國為得到外部力量的支持,為確保國家的獨立與發展,也紛紛以憲法的形式確認要實行西方的議會民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國。而美國承認中亞各國獨立的前提也是中亞必須承諾實行民主化,美國的中亞戰略重點之一也就是要推行西方的民主價值觀。2005年發生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顏色革命以及2010年的騷亂就是有力的佐証。政治民主化問題是轉型國家面臨的現實問題,對中亞五國政治民主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必然會為同類國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經驗,不僅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

  中亞五國政治民主化問題錯綜復雜,能否成功實現民主化,事關大國地緣政治利益的爭奪,事關地區安全和國際安全,事關轉型國家的民主模式構建。因此,對中亞民主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其學術價值、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

  二、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這項成果以中亞五國獨立以來政治民主化問題為核心,以大國在中亞的地緣政治利益爭奪為主線,以中亞各國的立憲、修憲和總統選舉為切入點,以中亞五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為落腳點,來探討大國實施的中亞戰略對中亞五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產生的深遠影響。通過對中亞政治民主化現狀、成因、民主化進程的制約因素、大國地緣政治爭奪對民主化的影響以及民主化的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入剖析,從國際視角對轉型國家的民主化起因、動力、政治目標、模式、實施方案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是:中亞五國目前仍處於政治轉型時期,以大多數學者所認可的民主標准來評價,中亞五國已實現了憲法意義上的完善民主和現實生活中的形式民主,到距離實質上的民主還有很大的距離,未來的民主化之路仍較漫長,其發展過程將充滿波折和變數,但民主化的方向不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這項成果的主要內容由三部分組成,主要回答“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的問題。“是什麼”回答的是中亞五國是不是民主國家以及民主化的現狀與發展歷程是怎樣的﹔“為什麼”探討的是中亞政治民主化的起因﹔“怎麼辦”是對中亞未來的民主化道路進行前瞻性的分析和預判,探討可行之路。具體而言就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轉型為背景,以民主理論為指導,從內生動力和外部影響兩個視角,探討中亞政治民主化的成因及存在的制約因素,深刻剖析美國、俄羅斯等大國地緣政治利益之爭對中亞民主化進程的影響,進而對中亞民主化的發展前景進行嚴謹分析和科學預測。

  成果的重要觀點如下:

  1.關於民主的概念。這項成果在全面梳理中外學者對“民主”概念界定的基礎上,提出“民主既是一種目標、手段,又是一種過程,是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運行的、得到公民認可的制度規范,也是一種文明。”

  2.關於民主的評價標准。這項成果認為,羅伯特·達爾的關於民主過程的五項標准(有效的參與、投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對議程的最終控制、成年人的公民資格)反映的是生活在民主國家中的人對其生活現實的理性思考與梳理,對處於當今多元化時代的轉型國家來說,依然不能作為唯一的衡量標准,在沒有更被世人廣泛認可的評價標准出台之前,可以此來做參考。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來研究這一問題,科學的結論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民主,看待一個國家是否是民主國家,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其社會歷史背景,縱向比較。而不能使之與已經有了上百年歷史的民主國家橫向比較。況且,世界上“最健全、最穩固的民主國家都是經過幾個世代緩慢的生長過程才逐具規模的,他們有幾個世紀的自治經驗的支持。”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對於剛剛獨立的國家來說,隻要是有利於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能夠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的政治制度都可以看作是民主的。

  3.關於中亞五國民主化類型。這項成果認為,民主化的類型有許多種,可以分為:內部滋生型、外力強加型、內外合力突發型等等。中亞無國的民主化是由外力引發,被動轉型的,是被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裹挾而至的。

  4.關於中亞政治民主化現狀。這項成果不贊成對中亞民主化的悲觀估計和錯誤判斷,認為盡管中亞五國立國時間很短,但歷史証明,一個國家建國時間的長短與其是否民主化不一定成正比。可以肯定地說,到目前為止,中亞五國的社會轉型仍在繼續,但政治民主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只是程度高低而已。對中亞五國而言,其民主化進程從建國之時即已開始,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幾經周折。中亞五國政治民主化的現狀可以概括為:憲法意義上的完善民主和政治現實中的形式民主已經實現了。

  憲法意義上的完善民主是指中亞五國獨立后,各國陸續出台新的憲法。從這些國家制憲本身來說,就是其建立和發展民主政治體制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和標志。各國在新憲法中不僅明示了各國處於由極權主義向民主政治過渡的轉型期,而且對憲法制度的基礎,人與公民的權利、自由與義務,總統、國民議會、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等職責做了明確規定。新憲法還規定,國家權力建立在立法權、執行權、司法權三權分立的原則之上,三者相互制衡,互相協作。立法權由議會行使,司法權由法院履行,執行權則屬於由總統組建的內閣。由此,權力制衡機制在憲法層面上得以建立。從憲法條文和總統選舉可以看出,中亞五國實行的是總統制,對重大事情實行全民公決,國民議會選舉是比例代表制,公民享有憲法范圍內的權力、自由和義務。

  5.關於中亞民主化的動因,這項成果從內部轉型和外部勢力作用兩方面來分析。對於中亞五國而言,外部力量的作用力是導致其政治轉型的主要原因。這項成果從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美國的中亞戰略及民主輸出、俄羅斯的中亞戰略及主權民主的示范作用等角度,進行深入解剖,其結論是中亞各國獨立后的戰略選擇和外部大國勢力及國際環境的影響,是中亞推行民主化的重要因素。

  6.關於中亞政治民主化的制約因素。這項成果認為,大國在中亞的地緣政治利益爭奪是制約中亞民主化進程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中亞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使其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點地區,也是大國爭奪的焦點地區之一。另外,中亞是俄羅斯南部的戰略緩沖區和重要的安全屏障,是關系到俄羅斯切身利益的地區,對於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俄羅斯將中亞地區視為自家的后院。而奉行世界上任何與其利益相關的地區都為其地緣政治鄰國政策的美國,也將中亞視為重要利益地區,對中亞的覬覦由來已久。冷戰結束后,美國通過各種方式和途經與中亞各國建立聯系,拉近距離。“9·11”事件更為美國進駐中亞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美國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在中亞建立軍事基地,加劇了大國在中亞的地緣政治利益爭奪。俄美等國在中亞的較量表現在方方面面,在關系到中亞各國未來發展方向的制度轉型方面,俄美的競爭自然會非常激烈。

  西方國家對中亞民主化的介入與干預是影響中亞民主化進程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在中亞五國獨立伊始,美國就對這些國家指手畫腳,並從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將中亞五國的民主化程度分為三個等級。在美國看來,建國初期的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是中亞乃至獨聯體國家民主化的樣板,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次之,最讓美國不滿的就是始終實行一黨制的土庫曼斯坦。在中亞與俄羅斯關系日漸密切之后,美國多次以人權問題為借口,對中亞各國政府的現形政策進行抨擊,甚至在土庫曼斯坦扶植反對派。美國絕不允許中亞各國的制度轉型偏離其設想的軌道,中亞各國的總統大選是美國推行其西方民主價值觀、扶植親美勢力、鞏固既得利益的絕佳際遇。

  美國等西方國家向全球推行西方民主價值觀的既定方針始終沒有改變,它採取扶植親西方勢力、以各種方式支持反對派、對當事國的民主選舉進行監督等方式,參與到這些轉型國家的民主化進程中。在支持公正性和合法性的幌子之下,掩蓋的是實現自身地緣政治利益的骯臟目的。冷戰后,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一再被西方國家所擠壓,俄羅斯極力想要保住最后的戰略屏障區。在烏克蘭大選中,俄、美爭奪的公開化使人們不禁意識到,在其他獨聯體國家、尤其是與俄羅斯利益攸關的中亞國家政治轉型中,大國的地緣政治爭奪不僅會持續下去,甚至會更加激烈。作為重要的戰略利益區,俄羅斯對中亞的民主化進程,對中亞各國的總統換屆自然特別關注,不會坐視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亞各國的干預。俄美在中亞的競爭與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大國或大國利益集團在中亞的角逐,使中亞五國的民主化問題更加復雜,在某種程度上將會延緩中亞民主化的步伐。

  7.關於中亞的民主模式。這項成果提出,中亞各國的總統制與俄羅斯有許多相似之處,生活在中亞各國的為數眾多的俄羅斯人是俄羅斯在中亞的社會基礎。俄羅斯中亞戰略的調整與轉變,俄羅斯主權民主政治的實施,直接影響到中亞民主發展目標、方向和模式選擇。而中東歐民主化成功轉型的經驗對中亞國家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8.關於中亞五國獨立后其外交政策。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已經使中亞各國的外交戰略日臻成熟。從建國初期的“土耳其模式”到全方位綜合外交戰略的建立,說明中亞各國不希望某一國家在中亞處於絕對優勢地位,各國要在大國競爭中求平衡,求發展,且都要把民主化進程控制在自己手中。

  9.關於政治轉型的比較研究。這項成果從國際視角對轉型國家的民主化進程進行比較得出,中東歐國家的民主化程度遠高於中亞五國,而俄羅斯的主權民主和中東歐的議會民主都對中亞的政治民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十世紀的民主化浪潮表明,民主化不存在一個絕對統一的標准。任何國家的民主化進程都要根據本國的國情來判定。吉爾吉斯斯坦的顏色革命說明民主不能移植,更不能成為大國利益爭奪的工具。在受到外力作用時,民主制度將會變質,民主化進程將停滯或發生逆轉。

  三、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這項成果從大國博弈的角度對中亞五國政治民主化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梳理,並對未來發展趨勢給予了正確的分析與預測,有利於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問題和現代地緣政治理論的研究,為轉型國家的相關研究提供有益的啟示與借鑒。這項成果以民主化的制約因素為出發點,對國際關系理論進行新的探索,有利於豐富和發展現代民主問題理論、地緣政治理論和全球化理論的體系與內涵。最為重要的是,這項成果可以對解決國際政治領域錯綜復雜的現實問題,為中亞五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轉型提供前瞻性的建設性意見。

(責編:秦華、陳葉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