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優秀成果選介

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的哲學基礎及路徑研究

——《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的哲學基礎及路徑研究》成果簡介

  2012年02月03日17:12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鄭州大學鄭永扣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的哲學基礎及路徑研究”(項目批准號: 06BDJ031),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2011年12月經同行專家鑒定,以優秀等級結項。課題組成員:潘中偉、胡愛玲、寇東亮、魏長領、程明欣、李慧軍、韓衛斌。

  注重對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但長期以來,由於對此問題缺少哲學追問和反思, 導致這方面的理論研究明顯滯后,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仍主要停留在經驗性總結和解釋性宣講的水平上,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因此,這項成果力求通過深入研究黨員理想信念問題的哲學基礎,探求堅定黨員理想信念的現實路徑,完善和創新對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論,切實解決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中入耳、入腦和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問題,為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提供更深厚的理論根據。

  一、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這項成果的主要內容由導言和四個篇章組成。圍繞“信仰、道德、組織、文化”的幾個關鍵問題,以實踐理性為主線,從人的認識能力、道德實踐、黨的組織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文化建設幾個層面,對共產黨員理想信念及其堅定的哲學基礎和實現路徑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闡述。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信仰: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要求

  當前,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建設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堅定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仰﹔二是堅定對於實現這兩個理想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的信念。一個涉及價值判斷,一個涉及具體的經驗。就這兩個理想而言,最根本的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然而,共產主義不僅是一種社會制度、一個實際的運動,而且也是一個價值理想、一個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信仰對象。因為,共產主義的價值基礎和目的恰恰是人的自由。也就是說,共產主義也是建立在自由這個理念基礎上所設定的一個至善的社會,同樣具有實踐理念的性質。

  這項成果認為,完全可以、也應當通過樹立理性信仰的方式來進行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建設。這是因為,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從經驗得來的,但經驗帶給我們的只是當下的、片斷的印象。由於我們根本就不可能超出經驗之外,因此也就無從斷定構成經驗的印象、觀念是否與外部對象相一致。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卻相信與印象和觀念相對應的是實際存在的事物。在人類認識史上,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休謨引入“信念”這一觀念,即直接感性印象的活潑性。休謨認為,隻要某物能夠在經驗中提供出現象,我們就可以斷定並由此相信它是實際存在的。但這僅限於當下出現在感性直觀的東西。而且,這種推知總帶有偶然的因素,並不具有絕對的必然性。康德通過對道德行為的考察,使我們相信了自由的事實性。由於自由本身作為理念具有無條件的必然性,因此,從自由意志或實踐理性出發所設定的理念,恰恰能使我們絕對相信其應當必然存在。這種意義上的信念可以稱為信仰。康德進一步將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信仰規定為至善的目的王國。當然,至善王國只是一個理念,並不能完全成為現實。

  這項成果認為,隻要將至善王國看成是一個建構性的理想,將它作為一個必要的價值標准,就沒有必要像康德那樣將靈魂不朽與上帝作為它的實現條件。如此一來,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信仰就完全可以擺脫宗教色彩。理性信仰的對象具有了普遍必然性,便可以獲得最高的信心。對於共產黨員來說,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正是這樣一種具有普遍必然性的至善。這種信仰是一種理性信仰。確立這樣的信仰,是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要求。

  2.道德: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的主觀基礎

  理性信仰是在道德領域生發的,因此,要堅定黨員的理性信仰,道德建設就是最為基礎的一項任務。也可以說,隻有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才會有堅定的理性信仰。對於共產黨員來說,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性、德性和黨性的高度統一。這項成果認為,應當從三個方面入手進行黨員的道德建設:即涵養黨員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認知能力和培育道德情感。

  對於道德建設來說,最重要一點在於道德主體的自覺,即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能夠按照自己所認可的道德法則規范自身行為的人。隻有一個具有獨立自由意識的人,一個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源於自己的獨立自由的決定的人,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成為一個自覺承擔責任的人。因此,道德人格就體現為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自由獨立的人。對於一名共產黨員來說,道德人格就體現在日常生活、職業行為和政治行為之中。一個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表現的就是對家庭、社會、職業和政黨具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原則性。

  道德不是空的,它有自己的內容。而且,道德的具體要求因不同的歷史環境和文化傳統等外在的因素而有著種種差異。但不論如何,個體都必須通過一定的道德認知來了解、理解和接受一定的道德規范。但是,道德認知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理論學習,而主要是在生活中通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實踐知識。因此,重要的是創造條件培養黨員良好的道德習慣。另外,道德行為是個體的人的實踐活動,還需要一定的情感作為行動的動機。道德情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根源於身體的物質性存在所產生的情感,而是基於道德法則,最終基於道德人格的,是理性與感性的統一。因此,在道德情感的培育中,必須始終以激發行為主體的使命感、責任感為切入點,通過啟發道德良心、創造相應的社會道德情景等方式來進行。

  總之,在涵養道德人格的基礎上,提升黨員的道德認知能力,培育以對道德法則的敬重為標志的道德情感,這是堅定黨員理想信念的基本路徑之一。

  3.組織建設: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的客觀保証

  對於信念來說,它必須依賴於感性的經驗才可獲得。而理性信仰,盡管它從自由理念那裡獲得了理論上的必然性。但是,這種信仰要想真正得到確立,它至少也必須提供實現的可能性。

  共產主義理想具有實踐性的品格。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無產階級組織起來進行社會革命,這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基本方式。但是,實踐表明,無產階級僅僅基於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的自發斗爭不可能上升為奪取政權的政治斗爭,即使有一些政治行為,也最終以工聯政治而告終。除了文化教養、意識形態等因素之外,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共產主義運動的最終目的--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本身就是一項德性義務。因此,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自覺地將其作為行為的目的。然而,如果沒有這種自覺地的行為,共產主義運動就難以具備必要的主體基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建立一個堅強有力的政黨組織,以作為共產主義運動和具體的無產階級個人之間的中介。這個政黨的成員隻有在自身經驗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到這個政黨組織實現最終目標的可能性,方能對於目標的實現抱有信心。可見,共產主義理想的現實性首先要求無產階級政黨加強組織建設、尤其是基層組織建設,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但是,由於共產主義理想同時還具有價值理念的性質,這就使得無產階級的政黨組織不僅僅是一個政治組織,而且還具有倫理共同體的特征。倫理共同體,它的紐帶是共同的道德理想。對於無產階級政黨來說,它要求的是全體黨員皆以促進共產主義的實現作為自己的德性義務,並在這一共同理想的基礎上緊密團結起來。然而,既然是德性義務,那就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之上的,是自己對於自己的強制。德性意味著斗爭、意味著犧牲,考慮到每個人都有自身對於幸福的要求,因此並不保証每一個人都能始終堅持自己的德性義務。用更通俗一點的話說,特別是無產階級政黨取得政權之后,對於一些黨員來說,加入黨的組織可能意味著更多的個人利益或者更多地為自己或親友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機會。因此,一些黨員就可能放棄自己的義務、喪失理想,從而墮落腐化。如果這一現象得以蔓延,帶來的必然是道德共同體的滅亡。為此,黨的組織就必須對其成員提出嚴格的紀律要求,以保持它的倫理共同體的性質。在強調集中統一的同時,還必須嚴格執行黨內民主的原則,以保証政黨的相關決策以及對於黨員的要求始終合乎共同理想的要求。

  總之,嚴格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始終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和倫理性質,對於堅定黨員的理想信念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4.文化與意識形態建設: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的價值支撐

  對於無產階級政黨成員的理想信念建設來說,道德建設和相應的組織建設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意識形態建設作為前提,理想信念建設也將是十分困難的。該成果認為,應當著重從法制建設、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文化建設三個方面開展相應的意識形態建設。

  意識形態的主要功能是“承認”,即承認相應的權利義務關系。個體需要在意識形態上承認、也必須承認某一個共同體是他的權利的來源與保障,反過來,一定的共同體也需要它的成員通過意識形態認可自身的權威。因為,這種相互的承認是一定個體能夠參與一定的社會生產生活,也是一定共同體能夠維系其存在的前提條件。可見,意識形態的認同應當是以權利為導向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一個人都作為獨立的個體圍繞物的佔有與別的個體產生聯系。因此,個體認同某一個共同體,必須經由對於一定的法律體系的認可才有可能。換句話說,個體必須認可一定的法律體系--一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公平性,一定社會秩序的合法性才可以在個體心中扎下根來。權利的基礎是對於人性的價值設定。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面自由發展的個人就是最為理想的人。因此,必須在法制建設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保障每個人全面自由發展的權利,方能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現實基礎。

  僅有現實基礎還是不夠的,意識形態建設的重點還在於確立一定的價值觀,而價值觀建設的基本途徑是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大多數人的世界觀、價值觀隱蔽在語言、常識和宗教之中,是不自覺的、不系統的。對於普通群眾來說,要改變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是很困難的,而且不能靠那種純粹的哲學論証的方式。對於他們來說,接受新的世界觀、價值觀靠的是信仰、信念。也就是說,沒有別的理由,隻不過是相信這些說法而已。葛蘭西認為,群眾相信的是本社會集團、本階級內部有威望的學者、思想家的話,因此,要傳播一種新的世界觀、價值觀,關鍵要在群眾中造就一批新的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靠自己在本集團中的威信在群眾中造就一種新的文化。該成果也贊同這種看法。

  通過文化建設使某種價值觀成為常識,這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必須使文化之中所體現的價值觀在生活之中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隻有通過文化建設與現實生活的良性互動,那種承載某種價值觀的文化才能被最終接受。同時,文化本身也可以通過參與現實生活形態的構建,促使當下的事實世界不斷地向價值理想所要求的世界轉化。已經成為常識的價值觀,經過提升,就能夠很容易的成為明確的理論認識,從而成為理性信仰得以確立的最深厚的社會土壤。

  總之,這項成果認為,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大力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促進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大眾化、常識化,可以為人們從一般群眾到具有較高覺悟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戰士的轉化以及為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提供深厚的思想基礎和良好的輿論氛圍。

  綜合以上研究,這項成果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於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來說,一般性的、以解釋宣講為主要方式的教育固然有它的必要性和效果,但是,更應該注意通過道德建設、黨的組織建設、社會法制建設和文化建設建立長效機制,培育理性信仰的根基。在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中,重點培育良好的道德人格,嚴格道德約束。在此基礎上,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保持黨組織的先進性,實為治本之策。

  二、學術價值及應用價值

  這項成果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上,為黨員理想信念、信仰教育提供了較為堅實的哲學根據,能夠完善和豐富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同時,該研究立足於具體的工作經驗,從政治哲學、文化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角度探索了堅定黨員理想信念的具體路徑,對於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尤其對於今后黨員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可以提供十分有益的參考。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