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優秀成果選介

“主體性”的當代哲學視域

——《馬克思哲學主體性問題的深度研究》成果簡介

  2012年02月03日17:05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吉林大學賀來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哲學主體性問題的深度研究”(項目批准號:07CZX002),最終成果為專著《“主體性”的當代哲學視域--馬克思哲學“主體性”問題的深度研究》。 2011年11月經同行專家鑒定,以優秀等級結項。課題組成員:程彪、卞紹斌、韓志偉、王慶豐。

  一、研究意義

  “主體性”是哲學中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在近代哲學中,“主體”一度被視為哲學的理論基點和邏輯出發點,以此為根據,建立起了近代“主體形而上學”的大廈,並在德國古典哲學中達到了高峰。馬克思哲學繼承了哲學史上“主體性”思想的重大成果,並從新的哲學基本觀點和哲學思維方式出發,賦予了“主體性”原則以全新的內涵與意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乃至90年代,“主體性”觀念在中國當代哲學的進程中產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對於推動思想解放、觀念變革居功至偉。但在現當代哲學,包括當代中國哲學中,對“主體性”的批判、反思乃至解構之聲,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理論現象,它們立足於各不相同的立場,對“主體性”的理論前提、基本原則和理論后果等進行了多方面的批評。與此相伴隨的,“主體性”被宣告為完全“過時”的觀念,“主體性的終結”成為頗有影響的理論話語。

  那麼,今天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和評估“主體性”原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體性”思想在哲學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義究竟是什麼?它對今天我們重新闡釋“主體性”思想有什麼價值?在中國特殊的語境中,“主體性”意味著什麼?現當代哲學針對“主體性”思想所展開的種種批判和反思,其針對的究竟是什麼?其意義和局限性究竟是什麼?對於與“主體性”問題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和觀念,例如“人的存在”、“真理觀”、“自由觀”、“發展觀”、“啟蒙觀”等等,我們應該做出何種理解和闡釋?這項成果認為,所有這些,都是哲學發展中具帶有關鍵性意義的重大課題。就它們進行專門探討,無論對於深化“主體性”思想的研究,還是推動哲學觀念的變革,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主要內容及重要觀點

  這項成果正是圍繞著上述問題,對近代哲學“主體性”思想的批判性反思、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的理論內涵、理論貢獻與當代價值、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在當代人類和中國社會現實生活中的落實、“主體性”思想在當代哲學中的命運與當代視野等所進行的一系列專題研究。具體而言,這項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對現當代哲學中“‘主體性’批判”思潮的深入分析和批判。通過對現當代哲學針對近代的“主體性”觀念所進行的“意識形態批判”以及現當代哲學針對近代哲學的“主體性”觀念的價值規范基礎批判這兩個側面的專題考察,這項成果展示了現當代哲學“主體性”批判的核心內容。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具體分析了現當代哲學的“主體性”批判的真實指向、理論意義及其限度,論証了把主體“實體化”,是現當代哲學“主體性批判”的真實所指及其“主體性批判”興起的深層根源。就此而言,現當代哲學的“主體性批判”具有深刻的積極意義,但它在消解“抽象主體性”之后,把“主體性”原則所內蘊的合理內核,即“價值主體”也隨之消解了,則構成了它的深層局限,也構成了“主體性”批判的限度。

  2.充分吸收現當代哲學的積極成果,從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出發,對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理解“主體性”思想的合理內核、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的理論內涵、思想旨趣和理論變革的專門探討與闡發。這項成果認為,馬克思哲學自覺區分了“認知主體”與“價值主體”,堅持“價值主體”的優先性,把“價值主體”作為主體性的核心內容,這是它在“主體性”問題上所做出的變革性貢獻。在此基礎上,這項成果進一步探討了馬克思主體性思想對於回答“人的有尊嚴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這一重大課題所具有的意義,闡發了主體性思想在中國當代哲學語境中所具有的特殊內涵。通過這種討論,充分彰顯了馬克思哲學的“主體性”思想在當代中國和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人文向度與人文內涵。

  3.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論變革與主體性原則深層關系的探討。通過這種探討,揭示馬克思哲學所具有的當代性。這項成果著重通過對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及其與主體性思想的深層關系,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基礎,即其辯証法理論與人的主體性的深層關系以及對馬克思哲學“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觀與其主體性思想的深層關系這三個方面的探討,從不同角度充分展示了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性,深刻揭示了馬克思哲學的理論變革與其主體性原則之間的深層關系。

  4.圍繞“個人生活的目的與社會生活的統一性:‘個人主體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這一課題, 從“個人生活的目的”這一問題出發,對如何維護個人主體性不可剝奪的存在價值進行充分的討論。同時,進一步從個人主體與社會存在的關系出發,回答在維護個人主體性的前提下,社會生活的統一性如何可能的問題。這項成果反思了傳統形而上學對個人真實性的遮蔽,並深入哲學史吸取當代哲學的積極成果,捍衛個人主體不能被傳統形而上學所簡化和還原的真實性與正當性,認為在個人私人生活領域,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目的,自由地創造“自我”的個性和人格,追求每一個人屬於自己的價值。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真實的主體性及其獨立人格才能夠切實地予以確立。以這種認識為前提,這項成果進一步圍繞著個人主體的“個性”與社會生活的統一性這一矛盾,通過對馬克思的“社會”概念的闡發,對個人主體的限度與社會生活統一性的可能性進行了探討。

  5.對“自由”與“啟蒙”這兩個與“主體性”原則與“主體性”哲學內在相關、同時也是現當代哲學中充分爭議的重大課題進行了專門探討。這項成果從現代性的視野出發,緊緊圍繞著“個人自由”與“普遍自由”這一現代性的根本矛盾,反思了傳統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在對待這一矛盾上的獨斷態度以及由此導致的人的自由的抽象化,試圖在“后形而上學”的視野中來重新尋求這一矛盾的解決。圍繞著“啟蒙”課題,這項成果批判性地分析了近代主體性哲學所代表的啟蒙觀的缺陷並試圖在一個新的視野裡為啟蒙的當代合法性進行申辯和論証。這項成果區分了名詞和動詞意義的兩種不同啟蒙觀,論証了動詞意義上的啟蒙作為哲學本性和特殊功能所具有的不可消解的性質,並以此為基礎,系統論証了這樣一個基本觀點,即隻要人類還在不斷地渴求自由和解放,啟蒙就是哲學永遠未竟的事業,啟蒙精神就是哲學不可消解的最為重大的精神。

  三、學術價值

  1.推動和深化了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的基礎理論研究,澄清了以往在此問題上一系列沒有充分自覺的觀念,凸顯了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中最富啟發性的思想內容。

  2.揭示了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最具有當代價值的思想內核,彰顯了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在哲學史上最具有變革性意義的理論內涵,並把它們與中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現實內在聯系起來,揭示了其對於當代人類生活最富啟示性的思想向度。

  3.對於哲學史上的主體性思想以及當代哲學對主體性的批判反思進行了較深入分析,為深入理解其意義和局限提出了富有啟發性的理解思路和觀點。

  4.對與主體性問題內在相關的一系列重大課題進行了創新性的探討,有力地擴展了主體性問題研究的思路和視野。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