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優秀成果選介

毛澤東科技思想研究

——《毛澤東科技思想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11月10日13:16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曾敏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毛澤東科技思想研究》(項目批准號為08BKS006),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2011年9月經同行專家鑒定,以優秀等級結項,並於2011年11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課題組主要成員:李江、石誠、徐惠蘭、裴亮亮。

  一、目的和意義

  馬克思主義科技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括其科技思想的中國化,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於當代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現實意義。

  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科技思想中國化的開拓者。毛澤東科技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科技思想中國化的核心內容和主要標志,對新中國科技事業的奠基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這項成果從毛澤東個人與黨的領導集體的交融、科技思想觀點與科技實踐時代背景的結合,深入系統地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技理論學習綱要》中提出的“毛澤東科技思想”,這一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內容豐富的科學論題,總結、歸納了毛澤東科技思想的基本內容,並結合時代背景探尋、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科技思想中國化的基本內容和歷史軌跡,拓寬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領域。

  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科技發展的奇跡。但是,半個世紀以后,也即21世紀初,毛澤東科技思想作為一個正式的概念才被提出來。目前,對大多數人來說,這還是一個相當陌生的概念。或由於科技在黨的指導思想中的地位,或由於中國社會曲折發展的歷史和文獻披露的局限,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科技思想中國化軌跡的研究不甚清晰,對毛澤東科技思想承認者也不多,長期堅持研究者更是難覓。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年來,研究才逐步廣泛、深入:一是出版了幾本專著,對毛澤東科技思想的主要內容進行了初步的歸納﹔二是出版了相關的回憶錄、紀念文集,對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領導科技事業的思想進程和生活實踐,做了比較詳細的記載和描寫﹔三是發表了一些對科技各領域的經驗總結,對毛澤東科技思想的某些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四是發表了一些毛澤東科技思想的專題論文,著重於科技方針、政策、隊伍等問題研究,對科技哲學、科技管理方面思考不多﹔五是國外專家撰寫了《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科學與革命--中國科技政策與社會變革》等著作,從政治領導的角度,對毛澤東時代新中國的科技實踐給予了評價,為后來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研究視角。曾敏研究員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關注毛澤東科技思想的研究,經過長期的思考和研究,對毛澤東科技思想的豐富內容、嚴謹邏輯、時代背景和社會效果等有著獨到的理解,因此力圖在吸收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整體上對其歷史發展、內容歸屬和個性特征作些探討,以期為建構毛澤東科技思想的基本框架做出努力。

  二、主要內容

  毛澤東科技思想的發展與近代中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的歷史緊密相連,這項成果認為其經歷了特征鮮明的四個階段:接受新學,科技思想的啟蒙階段﹔研讀馬列,科技思想的形成階段﹔科技實踐,科技思想的成熟階段﹔思想沖突,科技思想與科技政策發生偏差階段。

  這項成果將毛澤東科技思想的內容概括為十個方面:

  1.科技本質問題。科技是一個復雜的、歷史的概念,其本質可以從多種角度給予解讀。因此,毛澤東明確地指出,進行科學建設,首先必須知道科學是什麼。從知識論來說,毛澤東提出:科學是知識的結晶,目的是認識世界的規律性,找到正確的理論﹔知識如果不反映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就不是科學的知識。從工具論來說,毛澤東提出:科學是人類爭取自由的武裝﹔怎麼搞工業,是科學技術,是向地球開戰﹔建國的成功,都有賴於科學,有賴於現代工業。從科學精神的角度來講,針對中國社會科學精神不足的缺陷,毛澤東明確提出: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搞科學研究,也必須實事求是,要敢想、敢說、敢做。毛澤東關於科技本質的論述,既解讀了關於科技本質的主要觀點,又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更是結合了中國的實際情況,淺顯易懂,具有啟發和指導意義。

  2.科技動力問題。作為哲學家,毛澤東把科技發展的動力歸結為矛盾,系統地、深刻地分析了科學研究對象的特殊的矛盾、科學生產與科學實驗的矛盾﹔提出了生產對於科學是基本的推動力量,科學實驗是一種偉大的革命運動。毛澤東提出百家爭鳴是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把科學認識主體的矛盾理解為科技發展的動力,與現代西方科技哲學中的“猜測與反駁”等理論流派有異曲同工之處。把科技作為一種社會建制,納入社會整體發展,是科學社會學的學科基石。作為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一直以來就認為社會制度是科技健康發展的主要條件。他認為,近代中國科技落后,首先就是因為舊中國社會制度腐敗,而社會主義社會科技發展相當快,其根本原因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3.科技模式問題。庫恩的“常規科學”與“科學革命”開啟了科學發展模式研究的先河,而同時代的毛澤東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上,對科學發展形式的分析結論竟然與其驚人的相似,並且進一步揭示了科技革命的社會意義。毛澤東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質變量變思維審視科技的宏觀和微觀運動,提出了技術革命與技術革新的思想。認為技術革命是指歷史上的重大技術改革,與社會革命結合在一起,與技術革新不能並用。技術革新是對每一具體技術的改革,進行技術革新必須研究技術發展規律。

  4.科技方法問題。近代西方科技的發展,是從研究方法突破的。毛澤東深刻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落后方法與近代西方科技的先進方法的差距,明確提出不解決科學方法問題,科學研究的任務隻能是瞎說一頓。就感覺層面而言,毛澤東認為,克服形而上學的方法,要研究方法論﹔世界觀同方法論是一個東西,事物的矛盾法則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最基本的部分,要提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就科學方法論而言,毛澤東認為,接觸外界事物,屬於感覺階段,科學實驗作為實踐的一個要素,離不開感性的科學材料,分析方法則是從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出發,屬於感性方法。就理性層面而言,毛澤東認為,隻有用思維,才能在有規律的聯結中去認識對象。因此,科學抽象的方法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著自然,而概念、判斷和推理等邏輯問題,是科學抽象的必要環節。毛澤東對邏輯研究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繁忙的國事活動中,關注、參與、推動了中國邏輯科學的建設和發展。毛澤東認為,如果沒有假設,就不會有法則即理論。假說方法在毛澤東科學方法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貫穿其哲學認識論、科學方法論的全過程,曾經引發過全國性的大討論。

  5.科學政治問題。科學作為人類思想觀念發展的反映,是社會的產物,尤其是近代科學的國家化傾向,更強化了科技與政治的結合。因此,毛澤東明確提出,對於科學,各個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有各自的看法。但是,政治與科學的統一,永遠如此。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一開始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政治特征主要表現為唯物主義與宗教迷信的對立。古代希臘自然哲學是反對原始宗教的新世界觀﹔把一切運動歸結到機械運動,是舊唯物論宇宙觀的特點﹔唯物辯証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和聯系研究事物的發展。近代科技的政治特征表現為形而上學的世界觀與唯物辯証法世界觀的對立。毛澤東科學地揭示了哲學與科學的關系,即哲學是對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沒有哲學指導的自然科學是盲目的科學﹔哲學隻能包括而不能代替自然科學結論。現代科技成為社會的主要部分,自然科學包括中醫在內是沒有階級性的,但是在階級社會裡,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因此,研究和利用科技是有階級性的。對無產階級來說,科技是為革命的政治斗爭服務的,放鬆政治,科技工作就會走到邪路上去﹔不注意政治,就會成為迷失方向的技術家。

  6.科技領導問題。中國共產黨是從武裝斗爭中成長起來的政黨,在執政初期缺乏領導科技建設的經驗,也因此一段時期泛濫著共產黨不能領導科技的錯誤觀點。毛澤東深刻地指出,不能領導向自然界作斗爭的政黨,就應該滅亡。隻要能夠領導階級斗爭,就能領導向自然界的斗爭。黨應該怎樣領導科學工作,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雖然有許多缺點需要克服,但是就整個科學的前進方向而言,黨能夠以政治去領導。在具體的工作中,要改進科技領導方法:加強學術領導,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分學部領導科研工作﹔依靠優秀科學專家,做好學術領導工作﹔建立合理分工、合作的科學研究工作體制﹔加強專家處理科技問題的責任制。對科技工作的政治領導,既要從學術和領導入手,更要立足提供和改善科研條件。在中國這樣科技落后、經濟貧窮的國家領導現代科技,其政治領導的內涵必須包括科技后勤保障,也就是要切實解決科學研究和中間試驗的投資,必須相應地發展輔助科學所必需的事業。

  7.科技方針問題。抓方針是毛澤東科技思想中重要的工作方法。前進的政黨,應該把握科技發展的方針。結合時代背景,研究毛澤東所提出的科學方針的出發點和目的。毛澤東的科學方針可以理解為國家或執政黨層面的科技根本政策。就制定方針的目的來說,科技方針要求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人民科學工作,科技工作必須切實服務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為此,必須加強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改造,理論要與實踐結合,確立科學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毛澤東把百家爭鳴作為發展科技事業的基本方針,是希望通過營造人民內部的民主環境,來團結知識分子,促進科技的健康方針,實現科學與民主的協調。毛澤東認為,在兩種社會制度相互敵視和對立的時代,處理好科技發展的國內與國際關系,是科技方針層面的國家根本政策,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科技發展必須始終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樂於接受外國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文化,但是國家的競爭已經進入科技競爭的時代,誰都不會把最先進的技術給別人。在先進國家的技術限制政策中,毛澤東體會到“自力更生好辦事”的真諦。當然,能夠學到的外國先進科技,必須努力學習。同時,學習外國科技,要與中國情況相結合,學習與獨創相結合。

  8.科技規劃問題。毛澤東認為,規劃和計劃,是一回事,都是意識形態。從這個意義上講,科技規劃或科技計劃,是黨對科技進行政治領導的具體落實。因此,要以國家計劃領導整個科學的前進。與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相適應,科技事業的方針也必須是有計劃的。沒有比較全面的長遠規劃,科技事業的發展就沒有方向,科技的前途就是暗淡的,就不可能有將來日益完備的科學工作計劃。在毛澤東時代,科學規劃是整個國家向科學進軍的行動綱領,需要各個方面的大力協同,依靠全國的力量﹔需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組織科技攻關,解決重點和關鍵的科技難題﹔需要通過重大科技任務的研究,帶動所缺學科的建立和發展。毛澤東形象地把科技工作比喻為“同地球作戰”,向地球開戰必須講究戰略戰術。要用不太長的時間,趕上和超過科技先進國家的水平,必須打破常規,實現科技趕超。當然,實施科技趕超戰略,既要有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雄心壯志,又要有腳踏實地的科學態度。

  9.科技人才問題。科技人才問題是毛澤東科技思想中成就與失誤並存,頗有爭議的部分。毛澤東深刻地認識到,建設新中國,在科技上趕超世界水平,需要大批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尤其是要加快培養年輕科技人才。因為,世界上大多數科技奇跡,都是年輕人做出來的。基於這樣的認識,毛澤東提出,知識分子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應受到尊重。要求要像打仗一樣,做好后勤工作,改善對科技人才的使用和安排,給科技人員以應有的信任和支持。但是,所有這些必須服從於“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背景。由此,毛澤東認為知識分子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階級或階層﹔要培養堅決為社會主義奮斗的紅色專家。對科技人員的過高政治要求,導致脫離科研規律、否定科研活動、否定知識分子的現象泛濫,工廠、農村都成了知識分子的大實驗室,復雜的科研工作變成了繁重的體力勞動。

  10.科技強國問題。科技為國防建設服務是毛澤東科技思想的基本原則,尤其是新中國的國家主權面臨威脅的時期,無論在思想理論、政策制定或實踐建設中,科技為國防建設服務都被擺到了首要位置。因此,國防科技是毛澤東科技思想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毛澤東明確提出,對現代最新科技的掌握,是國防現代化的必要前提。搞尖端國防,要求更快地掌握尖端技術﹔不僅要有飛機大炮,還要有原子彈。毛澤東國防科技思想的貫徹實施,使中國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研制成功了以“兩彈一星”為標志的國防尖端武器。

  此外,毛澤東提出,應充分應用近代科技成就,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領導干部要較多地懂得農業,懂得農業科學﹔要加強對農業科學的研究和技術的指導,系統地建立、充實和提高農業科研機構和隊伍。

  甩掉舊中國“東亞病夫”的侮辱,是毛澤東寄予中國醫學科學的厚望。毛澤東認為,中國對世界有大貢獻的,中醫是一項。但是,醫道中西,各有所長,各有所偏。因此,中西醫結合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閑視之。毛澤東提倡的中西醫結合,已成了中國醫學科學發展的正確道路,使中國醫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