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學術影響力報告》是南京大學蘇新寧教授主持完成的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學術影響力報告》(項目批准號為10FTQ001)的最終成果,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2011年11月出版。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學術影響力報告》(簡稱《報告》)根據CSSCI收錄的論文所引用的圖書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遴選出了3140種圖書。這些圖書都是在學術論文中被大量引用的,說明了它們在學者的研究中有著較大的學術影響。《報告》將入選的圖書分別在人文社會科學21個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宗教學、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文化學、藝術學、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體育學)中討論,各學科入選的著作不一定完全是本學科領域圖書,例如,經濟學的著作也有可能在社會學或教育學中入選,這主要說明這本經濟學著作在其他學科也產生較大的學術影響。入選的著作主要依據其1998年至2007年10年間被CSSCI收錄論文引用次數以及每本書自出版以后的年均被引次數遴選,不同的學科根據圖書被引的實際情況設定了不同的遴選標准,但遴選標准遵循文獻計量學中的布拉德福定律和20/80規律。
《報告》將圖書劃分為五類討論:領袖著作、歷史文獻、工具書、國外學術著作和國內學術著作。《報告》根據不同類圖書在學術研究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入選的圖書的學術影響力。如,分析了領袖著作的指導作用,歷史文獻的學術資源價值,工具書的知識性和對實証研究的作用,以及國內外學術著作對具體學術研究的影響等。《報告》還對入選的每一本圖書在學者研究中的具體影響領域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使讀者了解入選圖書究竟在哪些領域產生著重要影響,同時提供給讀者這樣的信息,就是讀者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應當去閱讀哪些圖書。
《報告》第一章為引論,闡述了本書的目的、遴選標准等,以后每一章討論一個學科,讀者可先閱讀第一章后直接跳到從事研究領域所屬學科的章節去閱讀,閱讀時應關注幾個問題:其一,對於本學科產生較大影響的是哪些圖書(可關注入選圖書列表)﹔其二,各研究領域有哪些圖書入選(可參考圖書列表后的圖書分類介紹)﹔其三,每本入選的圖書在哪些研究主題中產生較大影響(可閱讀每本入選圖書的介紹)。
圖書館和研究機構的資料室可對照本《報告》的附錄或相關章節的入選圖書列表,對比本單位在《報告》中入選的圖書是否都收藏了,是否需要補缺。
《報告》的附錄1給出了所有入選圖書,附錄按作者拼音或書名(古籍、作者佚名或不詳者)排序,入選的外文圖書列前。附錄1中每一本圖書標明了入選的學科代碼,表明該書在哪個或哪些學科入選。
總之,《報告》為學者閱讀學術著作起到推薦作用﹔為學者探尋一本圖書目前影響著哪些學術領域有著參考價值﹔為研究機構補充館藏有指導意義。《報告》是我國第一部從學術影響力角度評價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學術影響力的大型分析報告,對繁榮學術、指導研究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蘇新寧,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智能信息處理與檢索,信息分析與科學評價。已出版專著《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學術影響力報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報告》、《政務信息資源管理與政府決策》等20余部。設計並研制了我國第一部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