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期刊內容

發掘“環中國海”海洋文化遺產

吳春明  2012年06月14日09: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環中國海”海洋文化遺產是中華海洋先民創造並積澱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環境、景觀、生態、政治、經濟、技術、文化等內涵的文化資產。從史前海洋聚落到歷代港市遺跡、從沉船船貨到舶來品等海洋經貿遺存、從海防史跡到海疆經略遺產等物質文化,從木帆船形態結構到民間造船法式、從傳統航技到舟子秘本、從水路針簿到古航海圖、從船家民俗到海神信仰等非物質文化,海洋文化遺產的發掘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社會意義與學術價值。

  第一,發掘中華多元優秀文化傳統的新內涵。中國古代是建立在大陸性農耕經濟基礎上的王朝社會,重農抑商的“黃色文明”是古代文明的主流形態與優勢特征,文明史上海洋傳統長期失憶。事實上,大陸性與海洋性並存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形式。從史前時代東南夷越土著的“善於用舟”,到唐宋以來馳騁東西二洋的民間海商傳統,海洋先民創造了發達的海洋文明成就,留下大量獨具特色、煥發異彩的海洋文化遺產。因此,深刻發掘海洋文化的珍貴遺產,弘揚海洋文化的優秀傳統,彰顯中華海洋文化在世界海洋文明體系中的地位與價值,是充實和完善中華民族多元文化傳統的新內涵。

  第二,重建海洋文明史的新視野。海洋在傳統文明中的弱勢地位,使其在以王朝“正史”為核心的傳統文獻史學中長期被忽略。在海洋文明史論述上,當代史學也深陷傳統烙印,片面強調王朝政治視角下的海疆、海防與海洋治理,看不到史前時代以來東南沿海夷越土著與民間社會創造的海洋文化傳統﹔夸大漢唐以來北方南遷漢人在海洋建構上的主導作用,看不到海洋文明史的全景畫面。海洋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認識海洋、征服海洋、開發海洋經濟文化最直接、最真實的歷史記憶,發掘與研究豐富多彩的海洋文化遺產,樹立海洋文化的視野,是擺脫傳統史學烙印,重建中華海洋文明史的有效途徑。

  第三,開創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新領域。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化遺產工作存在重陸上輕海洋、重物質文化輕非物質文化的傾向,海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相對滯后。隨著現代化步伐的加快,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海洋文化遺產尤其是海洋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快速滅絕,傳統港市面目全非、傳統造船法式與航海技術快速失憶、舟子秘本與水路針簿幾近湮滅,海洋文化遺產全面“瀕危”。因此,通過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人類學、宗教學、民俗學、海洋學、船舶工程學、航海學等多學科整合,調查研究珍貴海洋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工作一項刻不容緩的新任務,是傳承祖宗、惠及子孫的重大人文學術工程。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環中國海海洋文化遺產調查研究”首席專家、廈門大學教授)

(責編:秦華、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