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文獻保護已經基本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的體系,其基本理念是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治結合,並形成了一系列防治文獻毀壞的方法和材料。這些方法涉及文獻防治水火、潮霉、虫鼠蟻、塵埃、破損、散亂、污染、撕頁等有關文獻保護的內容。古代創造的文獻保護具體方法有:文獻收藏處所建筑環境清幽、收藏處所隔絕火源、裝備防火設施、通風透光、排除室內潮氣、制作防蠹紙張、抖晾、經常翻檢文獻、藥物防虫鼠蟻、污染清洗、裝訂修復、日常存放、櫃架擺放、閱讀外借管理等。古代創造的文獻保護的材料和工具則有:收藏庫房使用的石材、防蠹藥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防蠹紙張、防蠹而粘結性好的漿糊、抖晾工具、裝訂修復的工具和材料、清洗污染的工具和材料、存放工具的材料、閱讀使用的工具、吸潮物品等。另外,中國古代文獻收藏中的危機管理意識已經萌芽,對於文獻保管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危險和災難已經具備了完善的保護理念,有效的保護方法、材料和簡便而實用的工具。經過長期實踐檢驗並被當代科學驗証的古代文獻保護理念、方法和材料,至今仍對現存文獻保護具有借鑒價值。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古代文獻保護方法及其現實價值”負責人、鄭州大學教授)
(責編:秦華)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