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期刊內容

古代哲學和思想記憶的復活

評《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

曹峰  2012年02月23日08:3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古代哲學和思想記憶的復活


  王中江教授大作《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入選2010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並於2011年4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部歷經10年磨礪的著作,代表著出土文獻思想性研究的新成就,也引領著出土文獻思想性研究一些新方向。
  自20世紀7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許多深埋於地下兩千多年、用竹簡抄寫的先秦、秦漢文書,紛紛重見天日,一批批呈現於我們眼前,如山東臨沂銀雀山漢簡、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河定州八角廊漢簡、郭店楚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岳麓書院藏戰國秦簡、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北京大學藏西漢竹簡等。特別是郭店楚簡的問世掀起了簡帛研究的一個高潮,促生了一門國際性顯學。郭店楚簡中《老子》、《太一生水》等道家文獻,《緇衣》、《五行》、《性自命出》等儒家文獻,有些可以與傳世文獻相對讀,有些則完全是失傳了兩千多年的珍貴佚文。然而,距離這股熱潮不過10年,雖然新的材料還在不斷公布,但除了文字、文獻學界依舊熱鬧外,哲學、思想界的熱情卻似乎慢慢在降溫、漸漸在沉寂。
  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出土文獻固然是一個寶藏,但卻不易開啟,這項研究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訓練,需要長期而艱苦的付出,當初那些只是出於好奇心的參與者當然不可能持久。其次,這些年,新材料的公布過快、過猛。僅僅對這些新材料展開第一步的工作,如文字的再識別、簡序的再編聯,就生產出難以計數的學術產品。第二步工作,即更深層次的思想性研究,建立在對第一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面對呈幾何級數增長的學術信息,很可能一步跟不上,便步步跟不上,這自然又使一批人退避三舍。最后,郭店楚簡問世之際,激動之余,作些富含感情色彩的發言無可厚非,然而10多年后,我們更為期待的是謹嚴厚重的作品,而這樣的作品不可能一揮而就。令人欣喜的是,王中江教授的《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打破了沉寂,這部近60萬字的書,正是這樣一部謹嚴厚重的作品。
  這部著作的特色,首先在於對簡帛材料的整體性把握,其關注點極其豐富,涉及簡帛新材料反映出的幾乎所有重大問題,儒、道、墨、法均為討論對象,從形而上層面的宇宙論、天道觀、心性說,到形而下層面具體的、可操作的政治倫理,均在考察之列。這體現了作者致力於“古代哲學和思想記憶的復活”的積極嘗試。
  這部著作的另一個特色在於哲學的進路,也就是說,在觀察分析那些簡帛文本時,並不拘泥於文本自身,就事論事地作出討論,而是帶著鮮明的問題意識,從思想史、哲學史整體的視野去觀察和發掘這些新材料的價值。如對信仰形態、德行倫理、為己之學、公共關懷、法哲學、政治倫理等問題的討論,就是從哲學角度對簡帛材料的重新審視和提煉,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視角和活躍的思維。
  基於這樣一種整體思維,該書進一步提煉出“簡帛文明”概念,這個概念用來指稱古代中國以竹簡、木牘和縑帛等為書寫材料而保存和傳承下來的豐富多彩的古代中國文明。比起“青銅時代”這一概念來,“簡帛文明”是一個更加廣泛和綜合的文明概念,它承載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思想信息比其他任何載體都要大,奠定了后來中國整個歷史的基礎。用一種文字載體來冠名一個時代或一種文明,作為一個概念是否成立,學界多有爭論。但作者的學術意圖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提醒我們注意先秦、秦漢時代中國古代文明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提醒我們關注日益增多的簡帛古籍對哲學史、思想史帶來的沖擊和影響。這對我們從事簡帛文獻思想性研究的學者而言,不乏有益的啟示。
  (作者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

(責編:秦華、張湘憶)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