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期刊內容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

——訪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張立榮教授

  2011年12月09日14:43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這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分項實施、協調推進。為此,本報記者特專訪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服務型政府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研究”首席專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張立榮,請他就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理念、原則、模式選擇、宏觀框架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等問題進行了闡發。

  包容性增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理念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認為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張立榮:2010年9月1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五屆亞太地區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倡導實現包容性增長,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從文本層面解讀,“包容性增長”主要指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讓社會成員擁有更加公平、均衡的發展機會,能夠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從本質上看,“包容性增長”是科學發展觀在經濟增長方面的集中體現,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領域的科學發展,也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理念。

  《中國社會科學報》:這一理念如何在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完善中得到貫徹落實?

  張立榮:按照“包容性增長”理念建設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需要明確和把握四個要點:第一,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價值取向,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第二,以創造和提供農民群眾公平發展機會、擴大社會包容度為目標,改革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第三,以促進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戰略,健全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的機制,創造平等就業機會。第四,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為重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盡快扭轉城鄉、區域、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四條原則

  《中國社會科學報》: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應遵循的指導原則是什麼?

  張立榮: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指導原則可以概括為四點,即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和可持續。

  “符合國情”原則一是要求體現中國特色。要緊緊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充分體現我國維護公民基本權利的具體要求,充分考慮我國人口總量巨大、公共服務需求全面快速增長、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道路。二是要求符合階段特征。我國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4000美元,廣大社會成員對公共服務有更高的期待。鑒於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應當遵循必要、合理、適度原則,與當前的階段性特征相契合。三是要貼近群眾需求。針對現階段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盼望解決的民生問題,確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

  “比較完整”原則要求同樣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統籌公共服務的內容安排,將對人的生存和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公共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范疇,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保障系統,防止公共服務碎片化。二是完善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加強公共財政保障機制建設,完善公共服務監管體系。三是全面加強和協調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重點加強農村和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需要指出的是,覆蓋面大小是衡量公共服務體系可及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指標。針對長期以來公共服務體系存在的城鄉有別、重城輕鄉等問題,應該以實現廣大農民自身發展和公平發展為目標,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因此,“覆蓋城鄉”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第三條原則。

  “可持續”一是要求提供方式持續更新。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有效整合市場和社會力量,推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多樣化和建設運營的市場化。二是要求保障能力持續增長。加強公共財政制度建設以及政府決策和監管職能,實現公共服務可支配資金保值增值﹔大力推進稅制改革,做到財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三是要求社會公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公共服務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擴大覆蓋領域,提高供給標准,改善服務質量,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

  包容型公共服務: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模式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報》:我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目標模式是什麼?

  張立榮:我國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目標模式應當是“公平和效率包容型”的公共服務體系模式,也可簡稱“包容型公共服務模式”。這種模式具有三個方面內核:一是“社會性公共服務支出和經濟性公共服務支出配比適當”的公共服務支出模式。政府公共服務支出結構調整的總趨勢是逐步降低經濟性公共服務支出的比重,增加對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等社會性公共服務支出,使后者成為公共服務支出的主體。二是“廣覆蓋、保基本”的公共服務消費模式。根據憲法規定以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將社會保障制度覆蓋到城鄉全體居民。同時,依據福利增長的規律以及避免社會保障領域道德風險的要求,實行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義務教育等底線生存和基本發展為主的社會保障。三是“政府主導、多元協同”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承擔最終責任,並且負責公共服務的制度安排和監督管理。同時,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引入競爭機制,發揮非政府組織、工商企業以及社區組織的作用,形成多元主體協同互動、合力提供公共服務的格局。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宏觀框架

  《中國社會科學報》: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具體構成有哪些方面?

  張立榮:我國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宏觀框架應由公共服務組織機構、公共服務范圍標准、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公共服務運行機制、公共服務法規制度五大子系統構成。

  《中國社會科學報》:現階段這五個子系統建設和完善的具體任務是什麼?

  張立榮:公共服務組織機構系統建設完善的主要任務包括強化政府供給公共服務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職責體系﹔按照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和要求,整合履行公共服務職責的組織機構﹔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公共服務范圍標准系統建設完善的主要任務包括:抓緊明確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加緊制定各類別基本公共服務的國家標准﹔研究制定各類別公共服務的建設標准、設施標准和財力標准。

  公共服務設施條件系統建設完善的主要任務包括:按照規范化、標准化、均等化、高效化的要求,加強政務服務中心的建設和管理﹔探索在鄉鎮(街道)開展便民服務的有效形式,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設立便民中心,將就業、社會保險與救助、“新農合”、涉農補貼等納入其中﹔推廣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公共服務中的應用,提高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水平﹔規范技術標准,推動不同層級服務中心之間實現網絡互通互聯、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公共服務運行機制系統建設完善的主要任務包括:抓緊制定和穩步推進全國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規劃及實施方案﹔完善公共服務的民主科學決策機制﹔推進事權與財力相匹配的財政體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務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建立公共服務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績效評估、問責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的實施。

  公共服務法規制度系統建設完善的主要任務包括: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法》,將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供給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責和行為納入法治軌道﹔研究制定促進社會組織發展、監管社會組織服務行為的法規和政策﹔抓緊完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安排﹔研究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情況的信息採集、監測和考核制度,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