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成果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說明

  2011年05月13日16:10  來源:中央編譯局網站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選收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48年的著作,以及他們后來為一些著作寫的序言和導言。

  馬克思主義誕生於19世紀40年代。這一時期,工業革命在歐洲主要國家迅速推進,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和弊端日益顯現,工人階級在大工業發展進程中不斷壯大,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為反對資本主義壓迫和封建專制制度而進行革命斗爭。這一切為無產階級科學世界觀的誕生提供了社會經濟條件和階級基礎。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馬克思和恩格斯積極投身於革命實踐活動和理論研究工作,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創立科學的理論體系。

  本卷開篇部分選收的三篇文章,標志著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的轉變。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闡明了宗教的社會根源和本質,揭示了德國封建專制制度的社會基礎和階級特征,提出了推翻這一反動制度的戰斗任務,論述了革命理論同革命實踐相統一的思想,同時首次明確地闡述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論述了資產階級政治革命的本質特征,揭示了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歷史局限性和虛偽性,強調消滅私有制並對社會進行革命改造是實現人的解放的途徑。在《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中,恩格斯評述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起源和影響,分析和批判了它的主要范疇,指出它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理論表現,同時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強調隻有消滅私有制、全面變革現存的社會關系,才能消除資本主義的弊端。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三篇文章寫於1843年至1844年初。在此期間,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剛剛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成為比以往一切形式的唯物主義無比豐富和徹底的現代唯物主義的創始人。從這時起,馬克思和恩格斯就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在實踐中為無產階級鍛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本卷收入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就是馬克思對涉及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共產主義理論的各種歷史文獻和思想觀點進行系統研究和批判的最初成果。在這部手稿中,他論述了勞動對於人類文明和歷史進步的偉大意義,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必然造成勞動的異化,給工人階級和整個人類帶來災難性后果,因此工人階級必須採取現實的共產主義行動,打碎私有制的桎梏,使本階級和整個社會獲得解放。手稿圍繞這一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經濟學觀點、哲學觀點和共產主義觀點。

  正是在這一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實現共同的理想而結成深厚友誼,開始了密切的合作。收入本卷的《神聖家族》就是他們在1844年合寫的第一部重要哲學著作。這部著作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和黑格爾本人的唯心主義哲學觀點,初步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重要思想,指出在歷史發展進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社會的物質生產而不是自我意識,論証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偉大作用,闡述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必然瓦解的歷史趨勢,強調無產階級必須而且能夠自己解放自己。同時,馬克思和恩格斯還論述了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的歷史地位和進步意義,闡明了唯物主義思想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聯系。這部著作為全面闡述唯物史觀奠定了基礎。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理論研究中高度重視對社會狀況的考察,以便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確鑿可靠的事實基礎上。恩格斯在1844—1845年撰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就是這方面的范例。這部著作以生動具體的材料展現了工人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慘遭剝削和壓迫的情景,揭示了工人遭受蹂躪的社會根源,並明確指出,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必然會促使他們奮起抗爭,推翻資本主義統治,實現創建新社會的任務。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新世界觀的過程中,一方面堅決批判唯心主義,一方面自覺地同舊唯物主義劃清界限。1845年春,馬克思撰寫了《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批判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者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實踐作用的主要缺點,闡明了辯証唯物主義的實踐觀,論述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的思想,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強調哲學家們過去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恩格斯認為,《提綱》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

  1845年秋至1846年5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寫了闡述唯物史觀和共產主義理論的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在這部著作的第一卷第一章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對唯物史觀作了比較系統的論述。他們闡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唯物史觀的出發點,指出研究現實的人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是科學的歷史觀的前提,論述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根本區別﹔論証了物質生產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從生產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運動中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而闡述了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提出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消滅私有制、建設新社會並在斗爭實踐中改造自己的任務,同時強調未來新社會的創建要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為前提。這個新世界觀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1847年,馬克思撰寫了《哲學的貧困》。他在這部著作中批判了蒲魯東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而散布的取消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的改良主義觀點,批判了他的唯心史觀和形而上學方法論,進一步闡發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論述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証運動以及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對抗性必然導致階級斗爭尖銳化,資本主義終將為一個沒有階級和階級對抗的新社會所代替,而工人階級就是實現這一歷史性變革的偉大革命階級。這部著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奠定了初步基礎,包含著后來在《資本論》中闡發的理論的萌芽。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科學社會主義是工人運動的理論表現。他們在這個時期同工人階級革命團體建立並保持廣泛聯系,使自己的理論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引導和支持下,1847年成立了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第一個國際性的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收入本卷的《共產主義原理》是恩格斯為同盟撰寫的綱領草案,是《共產黨宣言》的重要准備著作。恩格斯在這篇文獻中指出,共產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歷史的發展決定了無產階級必將完成埋葬資本主義和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的使命。恩格斯強調廢除私有制是共產主義者的主要要求,同時闡明了消滅私有制的歷史條件,論述了共產主義者的斗爭道路和策略原則,並科學地預言了未來新社會的一些基本特征。

  本卷還選收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時期發表的其他一些重要論著和演說。恩格斯的《英國狀況。十八世紀》闡明了無產階級在工業革命中誕生所具有的世界歷史意義,論述了科學進步對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恩格斯的《共產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闡述了共產主義理論產生的實踐基礎,強調共產主義不是教義,而是運動﹔不是從原則出發,而是從事實出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關於波蘭的演說》論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同民族解放運動的關系,指出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勝利是一切被壓迫民族獲得解放的信號。馬克思的《雇佣勞動與資本》論述了以剝削雇佣工人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闡述了后來在《資本論》中得到科學論証的剩余價值理論的一些重要思想。在《關於自由貿易問題的演說》中,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所標榜的“貿易自由”實質上就是資本家壓榨工人的自由,同時也是資本主義國家犧牲其他民族的利益而聚斂財富的自由。這些論著和演說從不同角度表明,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一開始就體現了鮮明的階級性、實踐性和科學性。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