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文章選登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能有絲毫動搖

  2011年05月13日15:16  來源:湖南日報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首要任務。但是,長時期以來,一些人對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問題有不同看法。甚至有人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說成是搞“思想壟斷”,等等。在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其實,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既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順應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必然結果。

  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任何一個社會的思想領域,總是由那個社會的統治階級的思想佔統治地位的。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規律。為了維護在經濟、政治上的統治,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階級,都要把本階級的思想上升為佔統治地位的思想,都要努力維護和鞏固其在意識形態中的統治地位。例如在今天的西方國家就不會允許馬克思主義在其意識形態中居於指導地位,它們有一套系統的方法和手段對其人民灌輸資本主義的理想和觀念。既然每個國家都不允許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那麼在馬克思主義居於指導地位的社會條件下,鼓吹“指導思想多元化”的實質,無非是用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取代社會主義的價值觀,用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取代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

  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問題上,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並沒有因被寫入憲法和法律而變得一勞永逸,也並沒有因為“歷史曾經証明”和社會的發展的“普遍規律”而高枕無憂,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仍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明白,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始終存在著誰來佔領的問題。無產階級思想不去佔領,非無產階級思想必然去佔領﹔馬克思主義不去佔領,非馬克思主義必然去佔領。在這裡,不存在“真空”,也不可能保持“中立”。正如列寧所說的——“問題隻能是這樣:或者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或者是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這裡中間的東西是沒有的(因為人類沒有創造過任何‘第三種’思想體系,而且在為階級矛盾所分裂的社會中,任何時候也不可能有非階級的或超階級的思想體系)。因此,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如果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指導思想上搞多元化,客觀上就是支持和放縱資產階級思想的蔓延。如果動搖了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如果搞多元化,必然使社會主義失去主心骨,就會失去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前進的思想政治基礎,造成思想上混亂,導致人心大亂,進而引起社會的動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重大的災難。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証。

  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靈魂,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對意識形態的指導作用,不存在要不要的問題,隻存在如何選擇的問題。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與此相適應,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隻能是馬克思主義。毫不動搖地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反映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的願望和要求。

  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不僅會長期存在,而且很復雜,有時甚至還會是尖銳的。科學的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政治上的清醒來源於理論上的堅定。我們在處理對外關系時,不以意識形態劃線,也不會對別的國家輸出我們的意識形態。但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必須加強和鞏固馬克思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指導思想上絕不能搞多元化。

(責編:高巍)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