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已經走過10年歷程。在這10年裡,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步伐明顯加快,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也取得許多新成果、新經驗。深化新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應注重突出其思想史的特色。
認真梳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歷史。既尊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連續性,把握思想精髓的一脈相承﹔又尊重其變革性,強調思想觀念的與時俱進。具體而言,就是抓住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本質和主流,嚴肅對待那些對歷史發展具有決定意義的文獻、文本和經過長期歷史考驗的典籍,嚴肅對待那些約定俗成的譯文和譯本,不糾纏個別細節和野史傳言﹔堅持整體分析和系統分析的方法,准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拓寬研究思路,努力為其增添新的內容﹔尊重客觀事實,把握時代流變,避免偏激沖動和個人好惡,努力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
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一大區別,在於它是一門理論歷史學科,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並不直接研究自然、社會、人的一般規律。強調歷史性、突出歷史感,處理好“史”與“論”的關系,是這門學科的顯著特征。處理好“史”與“論”的關系,需要秉承“歷史需要梳理,人物需要鑒別,論述需要評析,批判需要慎重”的原則,更加突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歷史根據、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過程的作用等重點問題。隻有抓住這些問題,才能避免那些糾結於歷史枝節的繁瑣考証,才能跳出人物、思想、事件的簡單羅列,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邏輯。
注意學科劃分的相對性和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建設不是孤立的,涉及一些鄰近學科的研究,如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史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研究等等。應該說,促進這些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有助於增強學科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對此,我們應該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事實上,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建設從分類到綜合、從部分到總體,不斷向縱深發展,已經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
加強薄弱環節研究,及時填補斷代史和專題史的某些空白。由於種種原因,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一些重要專題如歐洲風暴的哲學分析、馬克思主義軍事辯証法研究、恩格斯晚年哲學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思想研究、《資本論》創作史研究等,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應當進一步加強。
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不斷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提供了豐富養料。不斷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要求我們既繼續加強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又重點抓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認真挖掘其哲學內涵﹔既在相關文獻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上下功夫,又在歷次思想解放、重大歷史轉折和戰略決策的分析研究上下功夫。總的來說,就是立足我國現實國情,努力形成更多有思想史特色、有理論深度和現實意義的研究成果。這是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責編:高巍)
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詳細】